《桃花源记》说课稿(2).docx

《桃花源记》说课稿(2).docx

ID:58736874

大小:69.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30

《桃花源记》说课稿(2).docx_第1页
《桃花源记》说课稿(2).docx_第2页
《桃花源记》说课稿(2).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说课稿(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选自人教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教学分析《大纲》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1、教材内容的地位、特点和作用本文编在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桃花源记》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

2、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2、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1)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2)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3、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

3、"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是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特点确立的。)能力目标:品味本文优美

4、、精炼的语言。(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德育目标: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这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4、讲课前准备学生:①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②查找作者资料。教师(我):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过程分析(结合多媒体)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赏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美

5、文美教。我的教学基本流程如下:教师导: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学生学: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具体操作如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这一环节我先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创设情感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的趣,学生极主地投入到本的学中。2、反复,整体感知从的心理程来,一是学生的感性段,它是学生行想象的基。学生通反复清字的障碍,得感,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是:①学生听配朗,以此示范向,学生入情境;②学生自由,法自定,或朗,或默,甚至可以吟唱。是尊重学生的

6、“个体”知个性,引他于去。此,我再用幻灯片把一些易的字(如阡陌、云、郡下、、、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③小内互,看得最清楚、流利。通比劣找差距,激学生的学情,从而朗生厚的趣。“”后学生写出一句,把自己篇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的同学交流,看写得最。意: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3、分步品,理解、欣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学生文,真揣摩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想象去感受桃源的自然美、社会美,培养想象能力和新能力。学生文,析桃源之美,引学生从我的三个画面或者自画面行思考。取“桃源美”、“桃源”、“桃源奇”三个画

7、面,分用三个句式“里的⋯⋯美,你看⋯⋯”、“桃源,在⋯⋯”、“桃源奇,竟然⋯⋯”来品味言的美、及桃源生活的美好。意:此重在指学生文情、文构、文情感、文言行美析并有一定的梯度。能力一般的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能力好的学生更广的思考空。学生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叙事明,情曲折,言恬淡美4、疑探究,桃源情部分是文的点,也是得探究之。我将充分利用前面教学的形成的期待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有意的有批判的,以拓展思空,提高量。:陶渊明在篇文章寄托了怎的社会理想?个理想在当的条件下能不能成?今天我当怎看待的理想?此,我学生分。意:此重在自主合作

8、探究,行探究性学。另外也是文程与史程的沟通,内与外的合。三、教法分析1.朗法:正所:“熟百遍,其意自。”朗是学生体会情感美、奏美,是学生得感,提高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