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ID:5875219

大小:203.8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7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_第4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一、教育学(共67题)1.古代《四书集注》的作者是()。A.韩愈B.王守仁C.董仲舒D.朱熹2.《教育论》的作者是()。A.乌申斯基B.卢梭C.斯宾塞D.昆体良3.《大教学论》一书是()的著作。A.斯宾塞B.洛克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4.在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用人的力量去矫正人的恶性,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B.《教育论》C.《爱弥尔

2、》D.《教育漫话》6.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巴拉诺夫.7.将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成分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赞科夫C.阿莫纳什维利D.巴班斯基.8.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洛克.9.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A.《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C.《大教学论》D.《教育论》.10.主张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和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是()。A.批判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验教育学第14页共14页更

3、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1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B.赞科夫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12.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赞科夫C.皮亚杰D.巴拉诺夫13.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斯宾塞14.卢梭的人性观是()。A.性善论B.性恶论C.性不善不恶论D.善恶兼有论15.在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保持人所固有的善心,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16.《

4、德国教师指南》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C.培根D.亚里士多德.17.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A.幼儿园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8.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生理前提因素是()。A.遗传B.身体素质C.生理成熟度D.个体活动.19.在我国5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指标具有差异,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可变性.20.孟子的人性观是()。A.性善论B.性恶论C.善恶兼有论D.神学论.21.儿童的视听觉器官在4-5岁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平,而性成熟则要到13、14岁以后,这说

5、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第14页共14页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A.顺序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可变性.2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生物本能C.心理模仿D.活动与交往.23.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内容是()。A.“四艺”B.“五艺”C.“六艺”D.“七艺”.24.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生物本能C.心理模仿D.活动与交往.25.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七艺”分为“三科”、“四学”,其中“四学”是指()。A.文法

6、、音乐、天文、几何B.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C.算术、几何、天文、音乐D.天文、修辞、辩证法、文法.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27.最早提出并使用美育一词的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席勒.28.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29.在中国近代史上

7、,美育曾两次列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一次是在()年,由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的。A.1911B.1912C.1919D.1922.30.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31.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A.个人本位目的论B.社会本位目的论第14页共14页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C.神学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3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

8、,()的教育方针。”A.教育必须为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