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ID:5876886

大小:20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27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_第1页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_第2页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_第3页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_第4页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一、概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以不明原因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3~1.5):1。病程多为6~8周,绝大多数患儿经积极治疗可以康复,但尚有1%~2%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多为心肌炎、动脉瘤破裂及心肌梗死,有些患儿的心血管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根据其起病急骤、发热及其他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温热毒邪熏蒸营血(气营两燔)蕴于肺胃(卫气同病)气阴两伤,心脉瘀阻口鼻耗气伤津二、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示意图三、诊断要点1、发热:为最早

2、出现的症状,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2、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中期出现潮红,10天后在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趾端片状脱皮。3、一过性颈淋巴结急性非化脓性肿胀。4、发热1~4天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样皮疹。5、重症患儿可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胆囊积液、关节炎、无菌性脑脊髓膜炎、面神经瘫痪、听力丧失及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偶见肺梗塞、虹膜睫状体炎等。6、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呈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或有轻度贫血,血小板在第2周开始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沉明显增快,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球蛋白升高,尤以α

3、2球蛋白显著,C反应蛋白增高。心电图可见多种改变,如ST段、T波异常及心律紊乱等;超声心动图在半数病人中可发现各种心血管病变,如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冠状动脉扩张等。四、鉴别诊断幼年类风湿病:发热时间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尤以指趾关节受累比较突出,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渗出性多型性红斑:不规则红斑红斑及多样性皮疹,眼、唇有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皮疹包括斑疹、丘疹、荨麻疹和疱疹,疱疹破裂后可形成溃疡。五、辩证施治:1、卫气同病:证候:发病急骤,持续高热,微恶风,口渴喜饮,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躯干部皮疹显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伴咳嗽,轻度泄泻,舌质红,苔薄,脉

4、数。辩证:本证起病急,以短暂卫分证后,发热持续,迅即传入气分为特征。在辨证中除了发热不退外,目赤咽红、皮疹、手掌足底潮红、颈部淋巴结肿大均为卫气同病温热邪毒入里之象。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辛凉透表,青黛清热解毒,牛蒡子、玄参解毒利咽,鲜芦根养阴生津。加减:高热烦躁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直清气分大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加浙贝母、僵蚕化痰散结,手掌足底潮红加生地、黄芩、丹皮凉血化瘀,口渴唇干加天花粉、麦冬清热护津,关节肿痛加桑枝、虎杖通经活血。2、气营两燔证候:壮热不退,昼轻夜重,咽红目赤,唇赤干裂,烦躁不宁或有嗜睡,肌肤斑疹,或见关节肿痛,或颈部淋巴结

5、肿痛,手足硬肿,随后指趾端脱皮,舌质红绛,状如草莓,舌苔薄白,脉数有力。辩证:本病极期多见本证,气营两燔,热炽三焦。偏气分证,见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偏营分证,见肌肤斑疹红紫、草莓红舌、烦躁嗜睡;热凝血瘀,见斑疹色紫、手足硬肿、舌质红绛等症。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水牛角、丹皮、赤芍清泄营分之毒,凉血散瘀,生石膏、生地大清气分之热,黄芩、栀子泻火,玄参、生地清热养阴。加减:大便秘结加用生大黄泻下救阴,热重伤阴酌加麦冬、鲜石斛、鲜竹叶、鲜生地甘寒清热、护阴生津,腹痛泄泻加黄连、木香、苍术、焦山楂清肠燥湿,颈部淋巴结增多明显加用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软坚化瘀。3、气阴两伤

6、证候:身热渐退,倦怠乏力,动辄汗出,咽干唇裂,口渴喜饮,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心悸,纳少,舌质红,舌苔少,脉细弱不整。辩证:本证为疾病恢复期,身热渐退。偏气虚者,见倦怠乏力,动辄汗出,纳少,偏阴虚者,见咽干唇裂,口渴喜饮,指趾端脱皮。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加减:纳呆加茯苓、焦山楂、焦神曲健脾开胃,低热不退加地骨皮、银柴胡,用鲜生地清解虚热,大便硬结加瓜蒌仁、火麻仁清肠润燥,心悸、脉律不整加用丹皮、丹参、黄芪益气活血化瘀。六、学习指导(一)重点难点: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又称川崎病。以急性发热伴皮疹,指、趾红肿和脱屑,口腔粘膜和眼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无明

7、显季节性,以5岁以内婴幼儿发病为主。该病的冠状动脉并发症为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根据其急性发热伴皮疹的主要特点,中医学将其归为温病范畴,目前临床上按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进行辨证。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期佐以辛凉透表,典型症状表现时配凉血、活血,热退宜益气养阴。本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主要为对症及全身支持疗法。首选阿司匹林抗凝,30~50mg/kg·d;热退后减为3~5m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