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苏教版(2014秋).pdf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苏教版(2014秋).pdf

ID:58775729

大小:208.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苏教版(2014秋).pdf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苏教版(2014秋).pdf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苏教版(2014秋).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苏教版(2014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克认识克教材第31~33页的内容。来源学§科§网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的实际质量观念。3.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实物,电脑,图片。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来源:Z,xx,k.Com]佳佳身高1()40(),体重45()。想一想,在米、厘米、千克三个单位中,哪个是计量物体质量的?你还知道其他的用来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吗?板书课题:认识克师:你知道了“克”的哪些知识?还想学习“克”的哪些知识?1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克。1.克的

2、认识。(1)教学例题,课件演示:你能从秤上看出这袋食品的质量吗?(不足1千克)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只有135克,那么135克是不是很轻?(2)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指导学生书写)(3)用小型电子秤分别称贰分、一角、一元的硬币,看看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4)小组合作,称出10克黄豆,数数有多少粒。再取出1克黄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2.称一称。(1)称一称你的数学课本、文具盒大约各重多少克。(2)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看出下面的水果各重多少克吗?[来源学+科+网]3.千克和克的关系。(1)一袋盐重500克,

3、2袋盐重多少克?(2)教师引导:1000克是几千克呢?用台秤称2袋盐,指名读数(1千克),掂一掂1千克的质量。1000克是几千克?(板书:1千克)4.1千克是多少克?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5.练一练。来源学。科。网1千克=()克4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6千克=()克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名称。(1)一块香皂重40()。(2)一支钢笔重20()。(3)一只小鸡重100()。2.填空题。(1)1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

4、重()克。(2)1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克,是()千克。3.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来源学科网ZXXK](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3)1千克棉花比1000克铁轻。()4.2千克=()克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7千克=()克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6题。课堂作业新设计1.(1)克(2)克(3)克2.(1)5(2)100013.(1)?(2)(3)?4.2000397000思维训练(1)350-200=150(克)(2)略教材习题1.70克90克2.150克1250克3.第一克物品

5、比1克轻,第二个物品比1克重。4.20003970005.略认识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1千克=1000克认识千克后自然要认识一个更小的单位——克,并且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关于千克和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对于估测能力这一方面的教学还有待加强。由于课前教具学具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完全感知到克适用于哪些物体的单位,教师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讲解。这部分内容包括克的认识,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两个部分。教材先从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计量单位“克”引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然后认识大小不同

6、的砝码,安排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让学生体会1克很轻;再实际掂一掂2分硬币等物品,丰富对1克的感知,初步形成1克的观念。接着通过用秤称两袋500克的食盐,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在“想想做做”中还通过观察、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丰富感知、提高认识。通过掂、估、称等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硬币的重量,使学生认识到克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1克、2克、3克⋯⋯的物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克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提高学生估计物品轻重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