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

ID:58803660

大小:1.9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9-27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_第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_第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_第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_第4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难点第二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知识要点解读】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a)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b)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

2、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到风化、沉积和固结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主要有砾岩、砂石、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存在条件产生变化导致其结构、矿物成分随之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板岩等。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b)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3、、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融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石的转化过程表明,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c)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这种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所释放的热量。“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见教材必修1第34页图2-7。读图要求:1、找到岩浆岩(分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图示转化中的所处位置。2、关注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

4、地球内部的放射热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3、注意各类岩石之间的内外力作用。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a)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造成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地球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之间

5、呈现两种基本关系:互相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见教材必修1第37页图2-10。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c)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a)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褶皱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态。断层是岩

6、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背斜、向斜与断层图见教材必修1第39页图2-14、图2-15和图2-16。读图要求:1、能够根据图中地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属于何种构造。2、理解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5.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a)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流水侵蚀:地面在内力抬升基础上,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我国横断山地的“山高水深”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沉积

7、: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内力作用使基底缓慢下沉,泥沙沉积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力沉积:在干旱地区,风速变化使沙粒堆积成为沙丘,沙丘移动会带来流沙危害。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图见教材必修1第42页图2-20和图2-21。读图要求:1、能够判断图中所示的地表形态属于何种类型。2、根据地表形态判断其主要成因。6.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多种多样,有的是合理、有利的,有的是不合理、有害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进行分析。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的垂直分层(a)大气可以分

8、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高度温度特点对流层地面到12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人类活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平流层12千米到5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高层大气50千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②大气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