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冲洗技术.doc

双套管冲洗技术.doc

ID:58805615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7

双套管冲洗技术.doc_第1页
双套管冲洗技术.doc_第2页
双套管冲洗技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双套管冲洗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双套管冲洗技术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配合程度,。2、评估引流管情况、刀口情况和肢体活动度。床旁评估、解释洗手及物品准备床旁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治疗卡连接负压装置安置患者合适卧位消毒引流管口、连接调整压力再次核对整理用物双人核对确认医嘱、治疗卡洗手、记录妥善固定二、操作流程要点: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双套管冲洗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双套管冲洗前后的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冲洗负压为0.04MPA,负压不能过高或过低、保持冲洗通畅。3、冲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4、保护切口及瘘口周围皮肤。五、常见

2、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堵管1、预防: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正常的负压;2、处理:及时更换冲洗管。(二)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1、预防: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②注意观察患者反应。2、处理:及时换药六、操作考核评价标准腹腔双套管冲洗考核及评分标准(100分)科室姓名日期得分项目内容评价要点与分值扣分仪表5分仪表端庄(2分)衣帽整齐(3分)评估(15分)1.医嘱、(1分)患者姓名、(1分)床号。(1分)2.引流管位置、名称(1分)引流管留置的时间。(1分)3.患者的年龄(1分)、病情(1分)、治疗(0.5分)、意识(0.5分)和合作能力。(1分)4.留置引流的目的(

3、1分)。5.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1分),切口或引流口周围皮肤情况等(1分)。6.是否在位、通畅。(2分)7.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1分)告知(5分)1.引流目的。(1分)2.维持引流的意义及方法。(2分)3.如何判断是否通畅。(2分)准备(5分)1.操作者:六部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1分)2.环境:符合无菌操作,保护隐私及保暖。(1分)3.用物:冲洗水一袋2L,输血器一套,吸引连接管2根,接中心负压的50-60厘米长,接内套管的20-30厘米长,碘伏,棉签,无菌玻璃接管,负压吸引瓶,真空表,弯盘,贴膜。(3分)实施(50分)1.患者:取舒适

4、体位,保护隐私。(1分)2.对患者进行身份的核对(2种方法)。(2分)3.将真空表与中心吸引气源接头接好备用。(1分)4.将输血器插入生理盐水(1分),排气。(2分)5.取合适体位引流管下置治疗巾。(3分)6.由内向外消毒引流管管口及外周。(5分)7.生理盐水排气后连接腹腔双套管。(5分)8.内套管通过无菌接头、吸引连接管连接负压吸引瓶一端。(6分)9.内套管连接处用0.5%碘伏消毒后用贴膜固定。(6分)10.固定双套管,引流瓶调节压力一般负压0.02-0.04MPA,引流液粘稠时调节负压0.04MPA,并遵医嘱调节滴速。(7分)11.撤治疗巾、弯盘,整理

5、床单位(2分),调整至利于引流的体位。(3分)12.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分)观察与记录1.观察双套管的引流情况,(2分)记录冲入量和冲出量。(2分)10分2.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2分)切口或引流口周围皮肤情况,(2分)是否通畅。(2分)3.患者的生命体征。(2分)评价10分1、护士三查七对(2分),无菌观念强,(1分)操作熟练。(1分)2、操作过程中无漏液、(1分)无污染。(1分)3、引流管固定稳妥,(1分)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1分)4、患者对护士操作满意。(2分)监考老师签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