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

ID:58811154

大小:3.00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10-01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_第1页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_第2页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_第3页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_第4页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地表形态变化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高考考点:1、地质构造的判别与构造地貌3、外力作用与地貌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复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认识各种构造及地貌类型)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定义: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变形褶皱变位断层2、构造地貌3、应用1、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背斜和向斜有时成谷有时成山3、断层:裂谷、陡崖、块状山地、谷地裂谷:东非大裂谷块状山地——泰山、庐山、华山、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构造地貌返回应用1、储油构造——背斜2、储水构造——向斜(自流盆地)3、找泉、地下水——断层4、工程:隧道——穿过背斜,通

2、过断层时采取加固措施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返回褶皱示意褶皱景观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与向斜背斜构造图背斜新---老---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1.褶皱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褶皱形成初期,由于岩层受侵蚀很小,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背斜向斜1232.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在经受外力侵蚀的过程中,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影响,侵蚀程度较大,而向斜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因而侵蚀程度较小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一段时间后,由于差别侵蚀,背斜部位反而

3、低于向斜部位,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返回断层示意返回二、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二)岩石的转化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热能机械能岩浆岩岩浆高压侵入地壳上部喷出地表冷却、凝固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见图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软流层)沉积岩裸露岩石沉积岩(见图)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风、流水、冰川、海浪特点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已成岩石变质岩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举例石灰岩大理岩(见图)页岩板岩(矿物成分和结构改变)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侵蚀、搬

4、运、堆积等作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融再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融再生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布区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生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玄武岩形成许多气孔?返回1432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化石返回返回三、外力作用与地貌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风化地貌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侵蚀地貌——瀑布、峡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力沉积地貌—

5、—沙丘、黄土高原冰川作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侵蚀地貌——峡湾、角峰、冰斗、U形谷、冰蚀湖泊冰川沉积地貌——波状起伏的平原(东欧平原)冰碛湖泊(日内瓦湖,芬兰)外力侵蚀地形沉积地形主要分布地区风力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沙丘、沙漠、黄土沉积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黄土沟壑河床加宽加深喀斯特地形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石钟乳、石笋、石柱湿润、半湿润地区知识窗球状风化地貌返回易错点历年高考试题分析练习易错点: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示例2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

6、2)题。(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答案(1)B(2)A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①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④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②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③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

7、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纠错感悟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背斜、向斜的区分不应只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而应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可总结如下:背斜向斜倒置地形(差别侵蚀)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15.读“南美洲地形图”(图1)及其“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