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

ID:58811587

大小:2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25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_第1页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_第2页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_第3页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_第4页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MA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姓名:号:工作单位:《SMA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概述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快发展,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耐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性和抗磨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路面的强度问题已不再是唯一主要指标,抗车辙、抗疲劳、抗滑、低噪音等问题又成为新的主要技术指标。采用sMA路面结构就是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但对于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如渗水、油斑、横向缩裂、空隙率大小不均匀、压实度不足、混合料易产生离析等问题很难控制,给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隐患。现就SMA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的病害原

2、因分折线谈—下我们的体会。2、施工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几个主要环节2.1做好预先试验检测,发挥中心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的作用,坚持以试验检测数据指导路面施工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要使工程质量完全符合设计施工规要求,就必须把整个施工过程全面地置于质量检验监督之中来进行。首先要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建立、人员的配备和管理,因为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有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试验室的设备仪器应能满足面层施工试验检测需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克分发挥两级试验室的职能,使其能及时准确地提拱必

3、要的数据来指导现场施工。采用必要的试验检测仪器和手段及时跟踪检测,加大检测频率和随时抽检频率,严把质量关,做好预先试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2.2把好材料进场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SMA是—种嵌型间断级配,对所需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料场的确定、材料的选用都不容忽视。把好这个关键环节,对施工质量控制及在质量起决定性作用。2.2.1粗、细集料的选用:集料嵌挤作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集料的材质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对4.75mm以上级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粗糙且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如花岗岩、玄武岩。无论选用

4、日附集料,尽管其单质材料符合各项指标,也必须以动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确定其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对于细集料,尽可能不用天然砂,应选用优质石灰岩破碎后0.3—2.36mm之间的人工砂或石屑。应不合泥土无结团、无风化、洁净并干燥。2.2.2填料的选用: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沥青只有吸附在矿粉表面形成薄膜,才能对其他粗、细集料产生粘附作用。在SMA结构中,矿粉的用量比一般沥育混凝土高—倍左右,因此矿粉的质量尤其重要。应选用强基性矿粉(石灰石),细度符合要求且不含泥、不潮湿、不成团、无杂质。尽

5、量不使用回收粉,原因是回收场影响动稳定度和马歇尔稳定度,且回收粉中含有其他集料中所含的泥土。同时经过高温后石粉会变脆,使其作用降低。如果必须使用回收粉,那么对粗、细集料的含泥量必须严加控制。2.2.3纤维稳定剂。我省普遍用的是本质素纤维(省自制),首先它的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各项技术要求,并且注重运输和保管过程中的防潮,以避免在使用时有团块,影响拌合均匀性。2.2.4沥青。要求对每批进场沥青都必须进行检验,除三大指标符合技术标准外,必须对含蜡量、粘度及低温延度进行试验。防止质量低劣沥青混进场,对反复加热的

6、沥育应做沥青薄膜试验以确定期加热损失及造化程度。2.2.5沥青混合料,单质材料合格后,必须做沥育混合料有关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试验,要满足规要求。2.3严格控制矿料级配和油石比是保证沥育混合料质要最主要的环节。SMA路面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间断级配且具有一定的骨料间隙率。但实际馏眺控制材料的组成。由于材料颗粒组成差异很大,多为连续式级配,达不到SMA实际级配要求。如果单一要求合成级配只要进曲线就可以,那么就可能出现粗骨料不足空隙率偏小、油石比大,满足不了骨架作用;或粗骨料偏多,细集

7、料不足,空隙率偏大,油石比小。根据实际经验掺配时主要控制以下几点:4.75mm通过筛孔比例尽量选在中值28%,16mm通过量控制在93—95%并不得有超尺寸粒径存在0.075mm通过量不小于10%,掺配后用合成级配中的粗骨料(4.75mm以上料)测定骨架间隙率VCAorc,再用混合料的实测密度检验一下混合料中的VcAmix是否小于vC八nRc才能确定其级配是否符合SMA结构。油石比的控制:油石比应满足沥青填隙率,油石比的大小与采用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有关,毛体积相对密度越大,石质越密实,沥青用量越小。

8、反之沥青用量增大。选择最佳沥青用量首先考虑最小用量,估计最佳用量及最大极限用量。在符合矿料间隙率(VMA≥17%)要求的情况下,选用最佳油石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沥青用量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大,—定要经过目标配合比验证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来确定。实际施工中,由于计量器具因素、人为因素、集料级配因素及填料、稳定剂等多方原因都会影响油石比的变化,所以要求每工作班必测一次,同时测定其级配组成变化情况以及时纠正和调整。避免由于油石比不稳定而出现的泛油或花白料及贪油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