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

ID:58815858

大小:18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25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有液态水第二节太阳对

2、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与自然灾害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第三

3、节地球的运动1、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15°/时(两极点为0)因纬度不同(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太阳日:24时公转自西向东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平均1°/天(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30km/秒(近日点大,远日点小)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

4、数目前为23°26´。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如果该交角为0º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地方时;(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4、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1)地球是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2)地球的自转运动。5、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把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P16图1.19)6、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为24小时。7、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

5、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8、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P17图1.20)9、区时的计算(1)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例如: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9点,东二区为2点。(2)分别在东

6、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例如: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7点。10、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1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昼夜长短变化(反映日照时间长短)(2)昼夜长短的变化;(3)产生四季更替和五带。时间上:产生四季空间上:产生五带21、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c)春秋分日:(1)全球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2、夏至日昼夜长短和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a)夏至日:(1)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3、冬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b)冬至日:(1)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25、气候统计上的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26、五带的划分(P20

8、图1.2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它有横波和纵波之分。 其中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的是横波。2、地震波显示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出现在陆地以下平均33Km处,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出现在地下2900Km处,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