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模拟试卷.doc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

ID:58825098

大小:21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5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_第1页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_第2页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_第3页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_第4页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学模拟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1采矿工程平面图和剖面图1、1—(A)A、岩石运输大巷;B、m1回风平巷;C、盘区石门;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2、2—(C)A、进风行人斜巷;B、m2上分层运输平巷;C、盘区回风大巷;D、m2上分层采煤工作面。3、3—(A)A、盘区石门;B、进风斜巷;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区段煤仓。4、4—(D)A、采煤工作面;B、回风运料斜巷;C、区段溜煤眼;D、盘区轨道上山。5、5—(A)A、m1煤层采煤工作面;B、m2上分层回风平巷;C、无极绳绞车房;D、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6、6—(B)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C、车场绕道;D、m1煤层回风平巷。7、7—

2、(C)A、m2上分层回风平巷;B、m1煤层回风平巷;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区段煤仓。8、8—(A)A、区段煤仓;B、车场绕道;C、m2煤层上分层运输平巷;D、进风斜巷。9、9—(B)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进风斜巷;C、溜煤眼;D、材料道。10、10—(A)A、进风行人斜巷;B、回风运料斜巷;C、溜煤眼;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11、11—(A)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C、m1煤层运输平巷;D、m1煤层回风平巷。12、12—(D)A、回风运料斜巷;B、材料道;C、进风行人斜巷;D、溜煤眼。13、13—(D)A、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B、材料道;C、m

3、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D、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14、14—(C)A、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B、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C、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D、进风斜巷。15、15—(B)A、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B、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16、16—(D)A、进风斜巷;B、溜煤眼;C、车场绕道;D、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17、在T=Zk/(A×K)的关系式中,T代表矿井服务年限,Z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A代表________矿井生产能力____________,K代表储量备用系数。18、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

4、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爆破落煤、____爆破_______________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19、斜井开拓条件下,当煤层或岩层的倾角与斜井的倾角不一致时,斜井布置可以采用穿层斜井,煤层倾角较小时可以采用沿煤层顶板穿层斜井,煤层倾角较大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沿煤层底板穿层___________斜井。20、井底车场内用于排水的副井主要硐室是_______主水泵房__________________。21、运输大巷采用轨道和矿车运输时,根据矿车的卸载方式(法)不同,分__固定箱式_____________矿车和底卸式矿车两种。22

5、、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位置不同,分大巷装车式、_________主石门__________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下部车场三种类型。23、在采用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的特大型矿井中,各分区域都布置有辅助井筒,这些辅助井筒担任各分区域的进风、回风和辅助提升任务,而各分区域生产的煤由______主井_________________集中提升或运出。24、根据滚筒采煤机在长壁工作面进刀的位置不同,斜切进刀分为在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和在工作面______中部_____________斜切进刀两种。25、当前开采技术条件下,从经济上合理和技术上先进考虑,开采急倾斜3m~5m左右的厚煤层多采用_____

6、___伪斜柔性掩护支架___________________采煤法。26、运输大巷的断面要满足运输、通风、_______行人__________和铺设管线的需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27、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28、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的总称。29、平衡表内储量目前技术条件下煤层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开采的储量。30、开拓掘进率开拓巷道掘进总进尺/(矿井产量+工程出煤)(m/万t)。31、DK615—4—12单开道岔,轨距600mm,轨型15kg/m,辙

7、叉号为4号,道岔曲线半径为15m,右向ZDX930-6-3022窄轨铁路渡线道岔,轨距900mm,轨型30kg/m,辙叉号为6号,道岔曲线半径为30m,轨中心距为2.2m,右向单开与渡线有左右之分,默认为右,为左时在末尾加“左”字32、根据下图所示的采矿工程平面图和剖面图,分析并说明准备方式类型和巷道布置特点。准备方式类型(2分):盘区式,联合布置的双翼上山盘区。巷道布置特点(4分):运输上山布置于下煤层中,轨道上山布置于上煤层中上下煤层的区段平巷重迭布置上煤层工作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