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

ID:58849586

大小:2.84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9-30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 录人体测量学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环境生理学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环境心理学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3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的一门科学。一、人体测量学的概念、由来和发展1概念公元前1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人体基本上以肚脐为中心。一个站立的男人,双手侧向平伸的长度恰好就是其身高,双足趾和双手指尖恰好在以肚脐为中心的圆周上。2人体测量学的由来和发展图2.1人体比例图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绘制了著名的人体比例图。19世纪,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创立了模数制。图2.2柯布西耶创立的模数制目前,世

2、界各先进国家:本国的人体尺寸国家标准(或数据资料),我国也于1988年发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T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人体静态尺寸主要指人体的构造尺寸(即人体结构尺寸),它包括头、躯干、四肢等在标准状态下测得的尺寸。1人体静态尺寸二、人体测量的基础数据图2.3我国成年人体平均尺寸据统计,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为1.67m,女子为1.56m,各地区人体高度有差异。人体动态尺寸是指人体的功能尺寸,这是人体活动时所测得的尺寸。2人体动态尺寸图2.4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由于行为目的不同,人体活动状态也不同,故测得的各功能尺寸也不同。图2.5人体动作尺

3、度(比例法绘制)(1)在阶梯教室、影院、剧场的阶梯座位设计中的应用三、人体测量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图2.6阶梯座位(2)对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设备布置的影响和制约卧室的尺寸设计,首要考虑床的大小及灵卫生间面积小,而需满足的功能较多,活布置,故卧室开间不宜小于3600mm。设计中应保证人活动时所需的基本尺寸。(3)对门和走道等交通联系空间最小宽度确定的影响图2.11门的最小宽度图2.12走道的最小宽度图2.13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4)建筑中诸如栏杆、扶手、踏步等一些要素,为适应功能要求,基本上保持恒定不变的大小和高度,这些常数的确

4、定往往也受人体测量学的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注意事项:①设计中采用的身高应视具体情况在一定幅度内取值,并注意尺寸修正量(图2.14)。图2.14尺寸修正量的构成②在使用原有资料数据时应与现状调查结合起来。③针对特殊使用对象(运动员、残疾人等),人体尺度的选择也应作调整。环境因素的适宜性:不能忍受的不舒适的舒适的最舒适的一、环境生理学基础1室内环境要素参数图2.15环境因素舒适性分级的参考界限(1)视角、视距与视野、视区视角是人眼能够区别开来的两个最近的刺激物与人眼形成的夹角。具体设计可参考6′视角进行设计。视距是眼睛到被视对象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两眼相距

5、约60mm,可看清物体时,最佳距离在34.4m以内,这是歌剧院的最大视距。2视觉机能与环境视野:脑袋和眼睛固定时,人眼所能察觉的空间范围。双眼视野在水平方向重合120°,其中60°较为清晰,中心点1.5°左右最为清晰。视区:眼睛能觉察出的空间范围。通常按对物体的辨认效果,即辨认的清晰程度和辨认速度,分为以下四个视区:中心视区、最佳视区、有效视区和最大视区。图2.16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图2.17正常人的色视野(2)目光巡视特性(视觉运动特性)①目光巡视的习惯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旋转巡视时习惯顺时针方向。②视线水平方向的运动快于铅垂方向,且不易感到疲劳;

6、对水平方向上尺寸与比例的估测比对铅垂方向上的准确。③目光巡视运动是点点跳跃。④两眼总是协调地同时注视一处。(3)明暗适应眼睛向亮处的适应叫明适应、光适应,向暗处的适应叫暗适应。(4)眩光眼睛遇到过强的光,整个视野会感到刺激,使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这种现象称为眩光。图2.18发光体角度与眩光的关系(1)听觉适应人对环境噪声的适应能力。3听觉机能与环境(2)听觉方向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声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方向性。(3)听觉与时差从听觉实验得出,如果两个声音的间隔时间(即时差)小于50ms,那就无法区别它们,而是重叠在一起了。(4)单耳听闻与双耳听

7、闻效应人的双耳可以同时收听声音信号并判断声源的距离和方向。单耳听闻是指用一只耳朵收听的情况。这时,方位感消失,“滤波效应”降低,噪声干扰增大。(5)掩蔽效应声的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影响了人们对另一个声音的听闻。声掩蔽的特点是:同频率的声音相互掩蔽性最强;低频声容易掩蔽高频声;高频声则很难完全掩蔽低频声;掩蔽声越强,对频率较高的声音的掩蔽作用就越大。1.提高环境舒适度:•合理地选择建筑设备•确定房屋的构造做法二、环境生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提高光环境的舒适性:•减少大面积开窗•采用特殊的玻璃,或玻璃镀膜,或采用多层窗帘•减弱或消

8、除眩光的危害•避免东晒或西晒,特别是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