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高三地理时训练.docx

志鸿高三地理时训练.docx

ID:58856071

大小:236.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3

志鸿高三地理时训练.docx_第1页
志鸿高三地理时训练.docx_第2页
志鸿高三地理时训练.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志鸿高三地理时训练.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28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综合题1.(2012·安徽文综,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2·福建文综,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3.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

2、损失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D.为渔民提供海况、鱼汛等信息服务4.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第4~5题。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D.RS—GIS—GPS5.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

3、.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6.(2013·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读“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得出的统计资料”。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甲区有11000人,乙区有18000人,丙区有17000人。已知城市计划分区中,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而定。据此完成第6~7题。在GIS软件中将人口数据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向量图层结合后,转换为网格式数据,则图中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  )A.2500B.3000C.4500D.60007.据地价和土地利用图层,推断该

4、区域交通图层最有可能是(  )8.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完成第8~9题。图中M表示(  )A.制作GPS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9.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10.2011年5月7日7时,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

5、功为中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第10~11题。“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地图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1.下列活动可以借助“子午工程”来完成的是(  )①资源勘探 ②某城市道路车流量的分析 ③环境监测 ④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的分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2.(2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

6、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 , 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GPS)B.地理信息系统(GIS)C.遥感(RS)D.决策支持系统(DSS)(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X射线(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13.(

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63天,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南大洋科学考察,极地环境综合考察专项调查,在冰川、天文、大洋等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2012年4月8日顺利凯旋,为“数字南极”的建设获取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在第28次科考中考察队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

8、“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举两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