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

ID:58856308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23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_第1页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_第2页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_第3页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_第4页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房颤动和炎症、C一反应蛋白的关系廖祥中1综述谢东明2审校(1.南昌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发病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症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炎症在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炎症在房颤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血清CRP水平作为组织炎症的一个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炎症的程度。近年来,大量关于C一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作为心血管疾病血管事件的一种预测因子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

2、在CRP的帮助下证明炎症和房颤相关的可能性最近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一、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因此,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1】房颤是最常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患病率大概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

3、率增高,60岁以上者可超过6%。在一项系列观察中房颤占心律紊乱住院病人的34.5%。儿童期房颤不常见,除非是心脏手术后。周自强等对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采用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个自然人群的2970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房颤患病人数为224例,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中国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其中各年龄组之间比较,男性房颤总患病率高于女性。房颤患病率按病因结合年龄分类,,非瓣膜型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瓣膜型房颤和孤立性房颤(P<0.01);持续性房颤患病率虽然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1)。在所有房

4、颤病人中,瓣膜型、非瓣膜型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2】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其患病率和临床危害仍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房颤分为:1.初发房颤:首次发现的房颤,不论有无症状和能否转复。2.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的房颤。3.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7天的房颤。4.永久性房颤:复律失败或复律后24小时内又复发的房颤。房颤时有3种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功能:房颤同步机械活动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以及心率过快。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后,心输出量明显

5、下降,这尤其易发生在舒张期心室充盈障碍、高血压、二尖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HCM)或限制性心肌病的患者。房颤时RR间期不整也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持续的快速心房率会对心房的机械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心动过速所致的房性心肌病)。心房组织的这些改变可能是房颤患者心律转复后窦性节律得以恢复而心房收缩力迟迟不能恢复的原因房颤的发病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主要涉及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房颤的触发因素,二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目前认为房颤的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折返机制、触发机制、自主神经机制。经典的学说包括多发子波折返、自旋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通过动物

6、模型,房颤发作时的前两种学说都得到了证实。目前认为,异位兴奋灶只是房颤发生的触发机制,而房颤得以维持有赖于心房基质。心房具有发生房颤的基质是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和心房扩张为特征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是房颤持续的基质。对房颤自主神经机制的认识,也在射频消融中得到验证并深化。Nademanee等人提出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的张力可以达到预防房颤发生的目的,在迷走神经分布区域消融可以终止和预防房颤发生。Pappone等发现,去迷走神经治疗对左房基质改良术的结果有显著影响。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症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已有多

7、项研究显示炎症在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炎症在房颤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血清CRP水平作为组织炎症的一个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炎症的程度。近年来,大量关于C一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作为心血管疾病血管事件的一种预测因子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并在尝试增加或者降低这个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已经证明CRP水平升高是健康人和稳定型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后患者或者心脏骤停后患者的一种预测因子。在CRP的帮助下证明炎症和房颤相关的可能性最近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二、C反应蛋白1、C反应蛋

8、白来源C反应蛋白最早于上世纪30年代在肺炎球菌性急性患者中发现。因其可与细菌细胞壁的C多糖发生反应而得名。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