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

ID:58871372

大小:1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26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1页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2页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3页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4页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关注温室效应并注意环保的有关知识。3.通过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阅读课本第117—1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观察瓶中的CO2,可得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2.学生演示实验6-3,提示学生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大部分,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了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学生演示实验6-4,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在通常

2、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4.填写书本第117页的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色;遇碱性物质变蓝色。2.学生做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A、B,分别加入石蕊溶液,在B试管中通入CO2(A作对照),观察现象。现象:A试管无变化,B试管中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试剂变色了呢?猜想:①CO2,②水,③CO2和水反应的生成物。向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喷稀醋酸。现象: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变为红色。结论: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遇酸变为红色。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1)向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喷水:现

3、象:紫色石蕊试液小花不变色。结论:水不能使小花变色。(2)把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直接放入CO2瓶中:现象:紫色的石蕊小花不变色。结论:CO2不能使小花变色。(3)把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喷水后放入CO2瓶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石蕊小花变为红色。结论:CO2和水反应生成了酸。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4.对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看到的现象: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了紫色。原因是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3CO2↑+H2O。5.教师与一学生合作进行实验:将可口可乐瓶盖打开,再将放出的气体导

4、入澄清石灰水,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最后变澄清。大家从产生了白色沉淀的现象推测:CO2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从白色沉淀消失的现象推测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变澄清了。请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是Mg在CO2中能燃烧。CO2不能使石蕊试纸变为红色。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

5、O3↓+H2O。(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紫色的石蕊溶液。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阅读课本第119—12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2.二氧化碳的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灭火利用了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3.空气中CO2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CO2会造成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哪些?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

6、用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可提高农作物产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D.将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在含适当调味品的水里可制成汽水2.所谓“温室效应”是指(B)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B.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含量增大,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使地表温度升高C.控制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的生长D.地球上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

7、,其主要目的是(B)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质量C.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第2课时一氧化碳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3.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阅读课本第121-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是28,密度比空气略小。收集时采用排水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