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

ID:58871572

大小:1.37 MB

页数:98页

时间:2020-09-30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存储器、存储管理和高速缓存技术本章重点:存储器在微型机系统中的连接、片选信号的形成、宽度扩充和字节扩充微型机中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16位、32位微型机系统中的内存组织Cache的全相联、直接映像和组相联三种组织方式Cache控制器的功能第4章存储器、存储管理和高速缓存技术4.1存储器和存储器件4.2存储器的连接4.3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体系结构4.4Pentium的虚拟存储机制和片内的两级存储管理**4.5高档微机系统中的高速缓存技术4.1存储器和存储器件4.1.1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根据用途和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1.内部存储器,简称为内存或主存(ROM

2、、RAM)快速存取容量受限制2.外部存储器,简称为外存(软盘、硬盘、光盘)容量大速度慢,配置专用驱动器(a)DRAM(b)SRAM(c)VRAM(d)DDR SDRAM(e)DDRII(f)DRDRAM(g)EPROM(h)EEPROM(i)Flash Memory4.1.2微型计算机内存的行列结构字节机制存储器容量的单位:KB、MB、GB、TB为什么采用行列结构(矩阵形式)?如:有64B的内存4.1.2微型计算机内存的行列结构图4.132行×32列组成的矩阵和外部的连接4.1.3选择存储器件的考虑因素①易失性:电源断开后,内容是否丢失②只读性:只能被读出③存

3、储容量:存储单元的总数表示方法为:存储容量=存储单元数×每单元二进制位数④速度:存储器的访问时间(存储器接收到稳定的地址信号到完成操作的时间)TTL(速度快、功耗大、价格贵);MOS:CMOS,HMOS⑤功耗4.1.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主要特点:既可读又可写分类:RAM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分为: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1.SRAM——基于双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优点:速度快不需要刷新缺点:片容量低功耗大2.DRAM——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1)DRAM器件优点:片容量高、功耗低缺点:需要刷新(一次刷新就是对存储器进行一次读取、放大和再写入)

4、SRAM基本存储电路DRAM基本存储电路(2)DRAM的刷新和DRAM控制器刷新的方法:只有行地址有效DRAM控制器功能:①时序功能:RAS#(刷新地址、刷新请求信号)②地址处理功能:刷新地址、行/列地址③仲裁功能:读/写请求、刷新请求图4.2DRAM控制器的原理图4.1.5只读存储器ROMROM的特点:只许读出、不许写入ROM器件的优点:结构简单,所以位密度高具有非易失性,所以可靠性高应用场合:存放不需要经常修改的信息ROM的分类:根据信息的设置方法,ROM分为5种:掩膜型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

5、储器E2PROM闪烁存储器(flashmemory)1.掩膜ROM2.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一次编程熔丝保持原状:1熔丝被烧断:03.EPROM浮栅无电荷:1浮栅有电荷:0外部能源加到EPROM上,擦除信息图4.3Intel2764EPROM的外形和引脚信号3.EPROM可多次擦除、重写三种工作方式:读方式:VCC=+5V,VPP=+5V,CE#低编程方式:VCC=+5V,VPP=21~25V,CE#高,PGM#5V编程脉冲校验方式:VCC=+5V,VPP=21~25V,CE#低,PGM#低4.E2PROM用电可擦除4种工作方式:读方式写方式字节擦除方式整体

6、擦除方式5.闪烁存储器属于E2PROM类型,性能又优于普通的E2PROM闪烁存储器的特点:非易失性可靠性高高速度大容量擦写灵活性(分块、字节、整体擦除重写)闪烁存储器的分类:按擦除和使用的方式,闪烁存储器有三种类型:整体型:擦除和重写操作按整体实现。块结构型:把存储器划分成块,每块可独立进行擦除和重写。带自举块型:增加自举块。另加擦除和重写电路。闪烁存储器的命令:读命令读标识码命令准备擦除和擦除命令验证擦除的命令准备编程、编程以及编程验证命令复位命令4.2存储器的连接1.存储器和CPU的连接考虑①高速CPU和较低速度存储器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CPU插入等待状态

7、Tw②CPU总线的负载能力问题。加入总线驱动器③片选信号和行地址、列地址的产生机制。片选译码、片内译码④对芯片内部的寻址方法。通过低位地址线和芯片连接,提供行、列地址2.存储器芯片片选信号的产生方法线选译码▪适用于容量较小的存储器、结构简单▪地址重复、地址空间不连续全译码▪适用于容量较大的存储器、结构复杂▪不存在地址重复、地址空间连续部分译码适用于容量较大又不是足够大的存储器、简化译码电路的设计地址重复、地址空间连续混合译码(2)全译码所有的系统地址线均参与对存储单元的译码寻址;包括低位地址线对芯片内各存储单元的译码寻址(片内译码),高位地址线对存储芯片的译码

8、寻址(片选译码);采用全译码,每个存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