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

ID:58922777

大小:3.39 MB

页数:57页

时间:2020-09-2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入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伞。庄子:天地有大爱而不能言→→读父母千遍万遍也不厌倦(父爱是山,母爱是海)。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让家充满爱与馨香的-------那也是父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于丹母爱与父爱相比,哪个更伟大?母爱与父爱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在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

2、间的爱》一文中找到答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父爱、母爱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弗罗姆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遗忘的语言》、《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等,广泛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

3、义,试图用人本主义调合二者,从而实现二者的“综合”,这一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爱的艺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

4、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爱的艺术》前言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问题探究对象:母亲、父亲、孩子解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内容:爱字词:给(jǐ)予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休戚,欢乐和忧愁。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亦作“归根结底”。渊源:比喻事情的来源。罪孽niè咄(duō)咄逼人专横hèng①同是以父母与孩子间的爱为主题,本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相比,有何特点?思考走进文本整体感知——以前的课文形象生动,感情炽烈,多用真实的细节或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深切的感受,本文要理性的多。②本文是属于议论文,

5、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父爱和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总结句: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不仅总结了爱的对象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同母亲关系紧密——人同父亲关系紧密——“达到综合”),还揭示出爱的能力发展和爱的对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爱的对象发展促进爱的能力发展,并最终促使爱走向成熟。把握主旨小组讨论:

6、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2、文章的结构层次研读文本理清层次文章共分三个部分(一)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1—3)①婴儿时期,没有自我意识,也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②随着孩子的成长,有母爱的体验。③少年时代(八岁到十岁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创造爱。研读文本理清层次(二)爱的对象的发展,比较父爱母爱的根本区别。(4—7)④孩子逐渐长大,爱的对象由母亲发展到父亲,开始意识到父爱。⑤指出母爱的本质。⑥概述母爱与父爱的本质区别。⑦阐释父爱的本质。(三)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8—10)⑧提出对

7、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⑨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的内心将拥有父母这两个形象。⑩总结全文。全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明确:纵向展开论证理清思路爱的能力发展爱的对象发展综合,使爱达到成熟爱的零体验爱的初体验爱的成熟体验母亲父亲暗含横向论证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8岁以下(幼儿期)8—10岁(童年期)少年时期(成长期)成熟时期(成熟期)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通过努力去唤起爱

8、(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规律:文本探究孩子父母无爱意识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无条件—→母爱人的成熟(应学会独立)(宽容有耐心)爱人的成长有条件—→父爱文章层次结构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正如《爱的艺术》这本书所述: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