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

ID:58925403

大小:69.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8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通过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

2、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本课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冒顿单于、卫青、霍去病、昭君的小故事,最好有历史遗迹的照片。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适当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好这一课。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结构和过程(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凝聚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聪慧、才智的历史。秦汉时期正是我国的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提问〕: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

3、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还记得这道城防是用来-1-⋯⋯⋯⋯⋯⋯⋯⋯⋯⋯⋯⋯⋯⋯⋯⋯⋯⋯⋯⋯⋯⋯⋯名校名推荐⋯⋯⋯⋯⋯⋯⋯⋯⋯⋯⋯⋯⋯⋯⋯⋯⋯⋯⋯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吗?(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问:匈奴族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讲授新课: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

4、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讲述)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展示《匈奴骑兵铜像》,这是出土于今蒙古共和国境内一座匈奴王墓中,造型为匈奴骑兵,头戴尖盔,骑马拉弓,有着明显的游牧民族的特色。二、卫青、霍去病

5、大破匈奴首先,请同学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然后,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汉武帝的名义拟写一份“表彰卫青、霍去病”的诏书,要求说明两人的功绩以及评价,随后当众“宣读诏书”。然后设计问题展开教学: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又知道卫青、霍去病的故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看以下问题:问题一: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问题二: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这个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目的是为

6、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问题三: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2-⋯⋯⋯⋯⋯⋯⋯⋯⋯⋯⋯⋯⋯⋯⋯⋯⋯⋯⋯⋯⋯⋯⋯名校名推荐⋯⋯⋯⋯⋯⋯⋯⋯⋯⋯⋯⋯⋯⋯⋯⋯⋯⋯⋯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年,汉武帝时代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由弱渐强,中央集权制度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

7、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2.昭君出塞请同学向大家讲述所了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随后提问:(1)阅读以下资料,你怎样理解它?材料一:书上摘录的《汉书》内容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昭君出

8、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2)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政策”有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