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

ID:58931786

大小:95.9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9-18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_第1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_第2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_第3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_第4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作者:市规划局点击数:27发布日期:2010-1-15一、公示内容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一、上轮规划回顾1、2001年城市总体规划要点规划指标基期(2000)近期(2005)远期(2020)现状(2008)GDP(亿元)58.1137.6325.7192.4城镇化水平(%)23.1255040.5城市规模(万人)10.4152522.9城市用地(KM2)10.915.8426.3326.67城镇体系结构“一心一圈六口三十六镇”的环状结构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城市性质服务中心,

2、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城市布局结构由主城区、江口区和站前区组成的“一城两翼”的组团式结构2、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1)对池州市经济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估计不足,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和GDP已接近或超过远期(2020年)的水平,因此对2010年以后的发展已失去指导意义。;..2)原有规划采取在传统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发展策略,但随着沿江开发和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对池州市快速的空间集聚过程考虑不足,缺乏对中心城市和沿江产业带快速崛起的应对策略。3)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际协调、城乡统筹、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化。二、规划背景国家层面:科学发展观(

3、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和二次产业转移省域层面: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的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地方层面:快速工业化和生态建设的矛盾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空间集聚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平台三、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以生态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低碳城市创造条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突出池州的城市特色、地域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人文资源,走健康城镇化、特色城镇化的道路。;..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近期为2009-2015年

4、远期为2016-2030年。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2县,面积8272km。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区具有较密切的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围。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m2。五、规划重点1、依据城乡统筹原则,分析市域城镇空间格局,确定市域城镇体系和支撑系统规划。将市域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交通组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相应的支撑系统规划。2、从加强区域空间集聚、

5、带动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针对现状城镇规模小而布局分散的问题,规划应在遵循人口和产业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心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规模。3、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历史文脉,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结构。根据用地条件评价和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长江岸线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秋浦河、白洋河、百牙河、平天湖、齐山以及东部山体等自然山水格局,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六、发展战略1、融入区域重构,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积极融入“皖江经济带”和“皖南国际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挖掘池州市特色,利用生态资源和后发时序的优势,实现优

6、势互补和错位竞争。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二次产业转移和培育内生型产业相结合,优化池州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旅游休闲业和生态农业及其接续产业,强调产业间的横向合作,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3、空间集聚发展,“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内陆一片”强调“一主一副一区”对于池州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空间集聚,引导人口、产业向沿江重要城镇集中,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大渡口镇、牛头山镇、乌沙镇等发展基础较好的城镇。在内陆地区强调中小城镇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内陆一片”。统筹城乡土

7、地资源的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力的配置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4、保护生态资源,建设低碳城市保护池州市生态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低碳产业;推进低碳生态试点建设;采用集约紧凑的空间发展模式,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建设低碳城市。;..七、市域城镇体系1、现状城镇体系问题:城镇规模偏小、城镇职能单一、城镇空间分布较分散2、规划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项目近期(2015年)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164万人177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5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