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

ID:5894501

大小:3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7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_第1页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_第2页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_第3页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_第4页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摘要:通过动电位、吸附、TGA、SEM实验对淮南合成材料厂生产的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AF改性水泥混凝土进行实验研,结果表明:AF的性能优于其他减水剂,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作用机理;改性 引言 高效减水剂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加强高效减水剂的理论实验研究。这不仅对解释高效减水剂作用机理有用,而且对于开发新的品种及提高性能有益处。人们在对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多年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吸附-电位(静电斥力)-分散”为主体的静电斥

2、力理论。该理论以DLVO溶胶分散与凝聚理论为基础,认为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分散作用主要与以下3个物理、化学作用有关。,即吸附、静电斥力(电位)和分散。体系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增加,电位增大)。由于静电斥力作用,一方面使团聚的水泥颗粒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降低水泥浆体的粘度,从而赋予浆体优良的工作性。 国内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而很少见到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详细研究。因此本文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AF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同时和其他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 1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减水分散实

3、验研究1.1动电电位(电位)的研究 在固液分散体系中,粒子的界面上会产生双电层。双电层的存在使带同种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从而增加了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水泥悬浮体中水泥粒子的表面也存在双电层,由于水泥本身的矿物组成复杂,并且与水接触时产生水化反应,因此研究这种复杂的多相分散体系的动电电位(电位)容易测得一致的结果,动电电位对水泥浆的流动性,凝结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水泥分散体系动电电位的研究比较重要。 1.1.1  测试原理 电泳原理是胶体体系在封闭的电泳槽中,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向相反极性方向运动的动电现象,产生电泳现象是因为悬浮胶

4、粒与液相接触时,胶体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在双电层的滑动面上产生动电电位(电位),由于动电电位与电泳速度有关,所以,通过电泳速度的测定,再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电位。 1.1.2 主要仪器和原料 主要仪器:(1)DDS-307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厂。(2)WY-20型精密高压稳定电源,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3)213型铂电极,上海雷磁仪器厂。(4)拉比诺维奇-付其曼U型电泳仪。主要原料有:(1)萘系高效减水剂NF,淮南合成材料厂。(2)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AF,淮南合成材料厂生产。(3)水泥,淮南八公山水泥厂生产的PC·32.5矿渣水泥。 1.

5、1.3 电位的测定结果及讨论         电位的测定结果见图1。    我们知道,不添加减水剂的水泥胶体粒子的电位呈正电性,这是由于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是C3S、C2S、C3A、C4AF。其中硅酸盐水化物的粒子在水泥分散体系中带有负电荷,铝酸盐水化物粒子带有正电荷,由于铝酸盐水化物的溶解性大于硅酸盐水化物,所以测得的水泥粒子带有正电。从图1可以看出,加入高效减水剂以后,由于水泥颗粒表面对减水剂分子的吸附作用,随着AF质量浓度的增大,电位值也增大了。而且AF高效减水剂的电位值一直比NF高效减水剂要高。从以上的电位测定分析可以看出,电位值愈大,分

6、散性愈好,分散体系愈稳定。 2  固体表面吸附量的测定2.1主要仪器及原料 主要仪器:(1)800型离心沉淀机(转速4000r/min)常州市国华仪器厂。(2)FA1104N自动电子称量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3)722N(721B)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本实验所用主要原料有:    (1)萘系高效减水剂(NF),淮南合成材料厂生产。   (2)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AF),淮南合成材料厂生产。   (3)PO32.5级复合水泥,淮南特种水泥厂生产。 2.2实验步骤 吸附量的测定经过以下步骤:   (1)空白样的配制:用电子天平称量

7、所需高效减水剂,将高效减水剂的空白样稀释到一定浓度。   (2)波长的选择:任取一个AF(或NF)溶液,通过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光谱图见图2(注:因为仪器故障,NF用721B型来确定波长)。  由图2可知,AF的吸收峰是260nm,NF的吸收峰是500nm。   (3)绘制标准曲线%在最大波长处用空白样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k值。见图3,可以知道AF的K=30,NF的K=400。      (4)吸附量的测定:配出一定浓度梯度高效减水剂溶液,各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液固重量比为4。搅拌3min后,静置一定时间,

8、使其达到吸附平衡,取上层清液,用800型离心沉淀机(转速4000r/min)分离10min。再取上层清液稀释100倍。在最大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