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

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

ID:58950289

大小:386.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7

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1页
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2页
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3页
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噶米精编江苏省启东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师推荐⋯⋯⋯⋯⋯⋯⋯⋯⋯⋯⋯⋯⋯⋯⋯⋯⋯⋯⋯江苏省启东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50分钟总分:50分一、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选项1、“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A.B.C.D.2、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A

2、.陶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3、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4、位于岷江中游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古代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①水运②旅游③防洪④灌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5、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其主要目的是()A.解除边境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B.借天子的影响来发展齐国霸业C.为了维护和巩固分封制D.确保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6、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3、的是()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B.交战区域广1⋯⋯⋯⋯⋯⋯⋯⋯⋯⋯⋯⋯⋯⋯⋯⋯⋯⋯⋯⋯⋯⋯⋯名校名师推荐⋯⋯⋯⋯⋯⋯⋯⋯⋯⋯⋯⋯⋯⋯⋯⋯⋯⋯⋯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D.持续时间较长7、第九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张()A.兼爱、非攻B.法治C.实行“仁政”D.体现辩证思想8、《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chu)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A.刑狱B.军事C.行政D.监察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4、。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B.C.D.10、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如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东②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海③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11、下列说法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12、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

5、.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1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项羽和勾践B.陈胜和吴广C.刘邦和项羽D.楚庄王和晋文公14、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人心思安以民为本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稳定社会巩固政权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1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座位号:16、阅读下

6、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2⋯⋯⋯⋯⋯⋯⋯⋯⋯⋯⋯⋯⋯⋯⋯⋯⋯⋯⋯⋯⋯⋯⋯名校名师推荐⋯⋯⋯⋯⋯⋯⋯⋯⋯⋯⋯⋯⋯⋯⋯⋯⋯⋯⋯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三

7、他生活在战国末期,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2)材料二、三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3)材料二、三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17、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8、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