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

ID:58964623

大小:419.3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9-16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79.040B69备案号:61541-2019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oncontrolofHeortiavitessoides2019-07-24发布2019-08-01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4/T2148—2018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奕震、温秀军、林同、陈志云。本标准为首

2、次发布。IDB44/T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野螟HeortiavitessoidesMoore虫情调查与监测、危害程度划分、防治、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危害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黄野螟虫情监测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

3、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黄野螟HeortiavitessoidesMoore又名土沉香黄野螟、白木香黄野螟、黑纹黄齿螟,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黄野螟属(Heortia),主要危害土沉香,以幼虫取食土沉香的叶片、花苞及嫩枝皮层,造成树势减弱。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3.2双对角线取样法double-dagon

4、alsamplingmethod在标准地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4虫情调查与监测4.1踏查黄野螟每年发生6代~8代,为害期4月~11月,每月中下旬调查一次,目测土沉香林地虫情,发生状况记录于附录B的表B.1。1DB44/T2148—20184.2标准地调查4.2.1设置标准地踏查发现有危害的,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标准地的总面积不少于调查地总面积的0.5%,每块标准地内寄主树应不少于100株。4.2.2确定标准株在标准地内采用双对角线法选取标准株,每块标准地选取标准株不少于30株,逐株调查。4.2.3调查方法目

5、测记录其失叶率,并在标准株树冠垂直投影下铺设塑料薄膜,剪下幼虫群集的枝条和震落树上扩散的幼虫,按株统计幼虫数量,记录于附录B的表B.2中,计算虫口密度(头/株)和有虫株率。4.3黑光灯监测22成虫羽化期前,每10hm~30hm设置1盏黑光灯监测成虫发生动态。黑光灯安装使用参照LY/T1915。5危害程度划分5.1发生程度根据土沉香叶片被取食比例确定发生程度。轻度:叶片被食1/3以下,记为“+”;中度:叶片被食1/3~2/3,记为“++”;重度:叶片被食2/3以上,记为“+++”。根据4.2.3调查的土沉香失叶率,按如下公

6、式计算标准地林木失叶率:∑单株失叶率平均失叶率(%)=×100调查总株数根据附录B的表B.1和表B.2统计填写附录B的表B.3。5.2成灾标准土沉香叶被食失叶率达60%以上为成灾。6防治6.1防治时间参照附录D的黄野螟防治历进行。6.2防治方法6.2.1营林措施新造林时,规划营造多树种块状镶嵌式混交的混交林,避免营造纯林,或对现有纯林改造补植,形成混交林。具体技术执行GB/T15782和GB/T15776的规定。6.2.2人工捕杀2DB44/T2148—2018在幼虫初孵盛期,利用高枝剪等工具将有虫枝剪下。剪下的有虫枝应

7、就地集中无害化处理,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6.2.3灯光诱杀22成虫羽化期,每3hm~5hm设置1盏黑光灯诱杀成虫。6.2.4药剂防治在药剂选用上,选取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不同类别的药剂交替使用,尽可能延缓黄野螟的抗药性。药剂防治按GB4285、GB/T8321和NY/T393执行,常用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C。7防治效果检查7.1检查时间生物药剂防治后10d~15d,化学药剂防治后3d~7d检查。7.2检查方法按4.2的要求进行。7.3防治效果计算根据检查防治前和防治后的虫口密度(头/株),计算出虫口减退率

8、。3DB44/T2148—2018AA附录A(资料性附录)黄野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A.1各虫态的主要特征A.1.1成虫雌蛾体长约13mm,翅展35mm~40mm;雄蛾体略小,体长约11mm,翅展30mm~32mm。头部淡黄色,触角线状,黑色,复眼黑色。触角、喙及复眼基部周围被有淡黄色鳞毛。胸部黄色,被有黑色鳞毛。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