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

ID:58974311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6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_第1页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_第2页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_第3页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_第4页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  摘要:通过对“生本德育”理念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人性和人本质理论及其西方社会建构理论的两个维度的分析,认为“生本德育”理念关照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路径。提出以真心面对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忘我”融入学生;以平等之心面对学生,以公平之行赢得学生;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四个“生本德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生本德育”;人性;德育实践;社会建构主义;道德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

2、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  摘要:通过对“生本德育”理念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人性和人本质理论及其西方社会建构理论的两个维度的分析,认为“生本德育”理念关照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路径。提出以真心面对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忘我”融入学生;以平等之心面对学生,以公平之行赢得学生;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四个“生本德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生本德育”;人性;德育实践;社会建构主义;道德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

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路径选择  摘要:通过对“生本德育”理念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人性和人本质理论及其西方社会建构理论的两个维度的分析,认为“生本德育”理念关照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路径。提出以真心面对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忘我”融入学生;以平等之心面对学生,以公平之行赢得学生;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四个“生本德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生本德

4、育”;人性;德育实践;社会建构主义;道德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1-0308-03    一、“生本德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道德修养是人的本质外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过程,也是使个体的人社会化的过程、是实现人的社会本质的过程,因此,研究人的教育必须以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1.主体是人,其客体化是研究的对象。马

5、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特别强调人这个主体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始终居于中心地位。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现实的世界里,只有人才可以成为认识的主体,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唯一生命体。自然界本身只能成为人这个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马克思认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符合现实生活的观察方法”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

6、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  马克思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客体是自然,但也强调过“应当从现实的主体出发,并把它的客体化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里我们当然应该把客体化的过程和结果分别开来,它们都可以当做主体的对象。即是说,客体化的结果一是现实世界,二是人本身。毛泽东也说过改造世界无外乎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结果就是以人思想意识本身为对象,改造客观世界结果就是现实的世界。而客体化的活动过程也应该成为研究对象,这个过程也是双向的,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过程,也有对主体主

7、观思想的改造,即德育的过程。  所谓主体的人,就是他是自己行为的自觉主宰者。一方面,他具有自觉的权利意识,追求符合社会需要、从而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具有自觉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懂得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能够担负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自觉”,关键在于具有主体意识。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属于意识自身需要的目的性活动。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也就是人的自我觉悟,人只有自觉在主体意识的统摄下,人才能对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以及自身的潜能和力量有自觉的认识,才能去自觉追求和占有人的本质,才能自觉承担做人的责任。主体意识在德育实践中具体要求就是“生本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