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

ID:58977088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6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_第1页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_第2页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_第3页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_第4页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  [摘要]不断强化的努力与低效乏力的结果之间的反差,一直困扰着高校德育,令德育工作者十分尴尬。建设“人性化”的德育机制有助于高校德育走出尴尬。德育“人性化”的转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以造就社会化人格为本位的德育目标,创新以发展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德育方法,构建隐性与显性相配合的德育课程,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德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德育;弊端;人性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此

2、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  [摘要]不断强化的努力与低效乏力的结果之间的反差,一直困扰着高校德育,令德育工作者十分尴尬。建设“人性化”的德育机制有助于高校德育走出尴尬。德育“人性化”的转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以造就社会化人格为本位的德育目标,创新以发展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德育方法,构建隐性与显性相配合的德育课程,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德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德育;弊端;人性化;路径  

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  [摘要]不断强化的努力与低效乏力的结果之间的反差,一直困扰着高校德育,令德育工作者十分尴尬。建设“人性化”的德育机制有助于高校德育走出尴尬。德育“人性化”的转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以造就社会化人格为本位的德育目标,创新以发展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德育方法,构建隐性与显性相配合的德育课程,营造学校、

4、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德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德育;弊端;人性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02-0121-03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提供社会服务以及引领文化进步是当代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这些职能的实现,大学德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德育在新的使命和挑战面前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影响着德育的效果和功能的发挥。在全面

5、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正视德育现实,探索“人性化”的德育机制的构建,不断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凝聚力,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应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德育低效乏力的症结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影响教育效果、制约德育功能发挥的因素。其中目标过于理想化、内容远离生活、方法比较简单是最主要的的问题。  1.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因此,对高校德育目

6、标进行准确定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而我国现行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存在重社会需要,轻个体需要;重政治需要,轻生活与心理需要;重视眼前塑造,缺乏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照;缺乏与中学德育目标的衔接等偏差。这种局面不仅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忽略了大学生首先是一个“人”的前提。现实生活中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组合。以育人为要务的德育不能不考虑政治方向,但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政治信念、道德理性和道德义务,则太过理想化与超现实。这种理念的结果是,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如诚实守信、友善、公正和个体的道德权利往往被忽略,主体性人格和

7、个性自由发展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同情心、公德心、正义感、合作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和训练被淡化。德育目标的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功效的发挥。  2.德育内容远离现实、远离生活  现实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的世界,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利益矛盾、情感诱惑尤为突出,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生活世界是学生树立信念、形成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的基础。然而,现今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相脱节,其中学校德育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是德育内容所蕴涵的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基本上是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说

8、明我们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省能力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直接呈现政治真理与道德规范的做法,实际上是把道德规范等同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是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或“美德之袋”。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德育内容的载体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