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

ID:58978425

大小:609.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9-27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_第1页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_第2页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_第3页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_第4页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类增养殖学3-4人工繁殖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孵化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但家鱼孵化有其独特的特点:第四节孵化1.家鱼的胚胎期很短,而胚后期较长在孵化的最适水温时,通常20h~25h就出膜。在胚胎阶段,有卵膜和卵膜内“羊水”保护。而出膜后,虽属胚后阶段,称为鱼苗,但机体的发育很不完善。第四节孵化1.家鱼的胚胎期很短,而胚后期较长刚出膜的鱼苗,无胸鳍保持平衡,无膘不能上下浮沉,眼睛无色素也不能感光,肠道未通,还不能摄食。它全身裸露在水中,只能象孑孓一样作抛石式扭动。因此它们最容易受敌害生物的侵袭,它们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差,刚出膜的鱼苗是家鱼一生中最薄弱的阶段,在生产

2、上群众称其为“睏花”。第四节孵化1.家鱼的胚胎期很短,而胚后期较长从“睏花”到鳔充气、能主动摄食大约还需要3d~3.5d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产上,考核孵化率就显得毫无意义。孵化阶段除胚胎阶段外,还必须包括胚后发育阶段,直至鱼苗能独立生活为止,即包括鱼苗下塘前的整个过程。因此孵化的考核指标不是孵化率,而是出苗率(或称下塘率)。第四节孵化2.家鱼属敞水性产卵类型,其卵子的孵化需要充足的溶氧和一定的流水家鱼的卵子属半浮性,卵细胞受精吸水后,卵膜迅速膨胀,晶莹饱满,直径为5mm~6mm左右(鲮的卵较小,为3mm左右)。鱼卵在静水中沉底,稍有流水,即漂浮于水中

3、。鱼卵无色素(如胡萝卜素等),无法帮助呼吸。第四节孵化2.家鱼属敞水性产卵类型,其卵子的孵化需要充足的溶氧和一定的流水在江河里的受精卵随波逐流漂浮孵化,由于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而形成了鱼卵孵化需有充足的氧气和一定的流水的独特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受精卵胚胎发育的生理生态特点,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和进行细致的管理工作,使胚胎正常发育,以提高出苗率。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1.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和胚胎发育的关系尤为密切。胚胎发育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家鱼胚胎发育的水温范围为

4、18℃~30℃,适宜温度范围为25℃±3℃,最适宜温度26℃±1℃,低于18℃或高于30℃就会引起胚胎发育停滞或不健全。即使有少量孵化,畸形怪胎较多,多半在发育中途夭折。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1.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的关系是:温度高,发育快;温度低.发育慢。如鲢胚胎发育在水温18℃时,孵化历时61h,在28℃时,只需18h。若水温接近上限时,水温略有变化其孵化时间相差不大;水温接近下限时,水温略有变化其孵化时间则相差很大。家鱼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其中以鲮、草鱼和鲢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鳙和青鱼则稍慢一些。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

5、化的环境因素2.溶氧量试验证明,鲢在胚胎期的尾芽出现后,耗氧量骤然增加,为早期的2倍多,到了仔鱼期(孵出后68h),其耗氧量达到最高峰,为早期的10倍左右。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2.溶氧量一颗鲢的受精卵到胚体卵黄囊消失(鱼苗孵出后68h)为止,共耗氧0.17mg~0.18mg,比鲤卵的耗氧量要多3倍~4倍,可见鲢在胚胎发育时期需要较高的溶解氧。而且它们不能耐受较低的溶解氧(1.6mg/L以下),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会引起胚胎发育迟缓、停滞甚至窒息死亡。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2.溶氧量幸存者也会因氧气不足,出现各种畸形。此外,一粒死卵

6、腐烂到卵膜消失,耗氧要比胚胎发育耗氧较高时(尾芽出现)呼吸的氧量大9倍~11倍。因此,孵化时应根据胚胎发育时期的耗氧变化、卵质、水温等条件来决定放卵密度。在生产上,孵化用水含氧大于3mg/L~4mg/L。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2.溶氧量流水式的孵化工具如孵化桶、缸、槽和孵化环道等都是根据家鱼鱼卵的特性并满足胚胎发育的必要条件而设计的,从而能提高鱼卵孵化率和鱼苗出苗率。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3.水质未被污染的清新水质,对提高孵化率有很大的作用。孵化用水应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污物流入。受工业或农药污染的水,不能用作孵化用水。偏酸或过于偏

7、碱性的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用来孵化鱼苗。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4.敌害生物小鱼、蝌蚪、小虾、挠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都有严重的危害。敌害生物的危害程度与卵的密度、敌害生物的数量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小鱼、蝌蚪等对鱼卵、鱼苗能直接吞食,桡足类、枝角类等用它们的附肢刺破卵膜或咬伤鱼苗,进而吮吸鱼卵、鱼苗为营养,破膜胚胎和刚孵鱼苗就很快死亡。第四节孵化第四节孵化一、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4.敌害生物因此,孵化用水必须选择水量充沛、有机物少、溶氧高的水体作为水源,并有简易的水处理装置,以保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孵化容器。孵化用水由于经过过滤,大型敌害生物很少,如果

8、发现有剑水蚤等小型敌害生物可用敌百虫杀灭,对鱼苗胚胎无影响。敌百虫晶体(90%):0.1g/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