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

ID:58993434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16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_第1页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_第2页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_第3页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_第4页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学校领导、老师商榷:影响中考大面积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有部分学生无心考试,作文不动一字,专等允许交卷的时间一到,便交上白卷走人,甚至干脆缺考。今年各校可以强化这方面的管理,考前宣传:对于提前交卷者,成绩不及格的不发毕业证书,待补考及格,方可发放毕业证。考试中途,送考老师要认真记录提前交卷者情况,上报学校,并及时与学生及家长电话联系,加大对提前交卷的考生教育力度。因为毕业证书上明确写着:三年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2014年中考语文考前指导对于语文中考,关键是要找到增长点,提高自己的总分。中考比的不仅是水平,更多的是比心态,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

2、的最高水平呢?一、总原则仔细审清题意,细心周全答题,反复认真检查,做到志在必得。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开拓思维,善于左右联系,争取超常发挥。首先,仔细审题。中考第一门考的是语文,同学们情绪不免紧张和激动。但无论如何,看题务必仔细,审题务必认真。做选择题时,一定要审清是让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否则,不但选不出,耽误了时间,还乱了方寸。拿不准的选择题,可先放一放,一定要做好标记,以免忘记。其次,圈点读题。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可先浏览全文,阅读题时要勾划关键词句,以使自己精力高度集中,引领全文基本思路。看完就能立刻答出的立刻做起来,不能答出的带着所设问题,再精读课

3、文思考作答。 还有,规范答题。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要看分值分条答,三分通常是三个要点;四分是两个或四个要点。分层答透,字数适中,可以根据答题卡上的空白,灵活作答,需注意的是,不能超过答题纸划定的横线。二、具体要求(1)保持状态,天天语文,每天都要进行语文复习。(2)缓解情绪,冥想放松。进入考场,尚未答题前,运用冥想的方式,通过短暂的想象或联想,使自己的情绪缓解下来。(3)强化信心,适度亢奋。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最佳点。(4)心无旁骛,置身文本。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

4、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考生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5)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三、时间安排策略: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先易后难。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中考语文答题时间为150分钟,比较宽裕,纵观历年考场,大多考生用120分钟左右便完成答题。有些考生生怕时间不够,匆忙答题,有时即使发现表达欠妥的地方,但已下笔成型,想修改一下,又怕

5、影响卷面整洁。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基础知识与阅读90分钟左右,作文尽可能60分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思佳,书写从容,从而博取高分或满分。考前必做三件事1、限时来做两套题,答题思路要回味2、默写篇目再落实,重点关注易错字3、作文素材多积累,范文定要琢磨透四、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名句默写 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 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现错别字,务必要注意不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现象。字音字形题可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

6、入手解决问题。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也可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成语辨析题可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还要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另外,要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最后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病句辨析题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时要认真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

7、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是否恰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是否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是否恰当;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排序题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

8、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