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

ID:58993708

大小:32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9-16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_第1页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_第2页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_第3页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_第4页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物理必考点(必记)中考试题内容比例:声、光、热:约28%运动、力和功:约32%电和磙:约30%物质、能量和能源:约10%第一部分声、光、热(占28%)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15。C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

2、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2、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3、、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镜面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9.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4、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3、凸透镜成像:(1)(2)(3)FF (1/) (2/)f(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5、)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投影仪。(3)物体在焦距之内(u2f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能成像uu正立放大虚像14、光路图: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15.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

6、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      ,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    ,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

7、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   和    ,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    上所引起的。近视眼看不清    的景物,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远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19.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0.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8、     。21.近视或远视程度越严重,所需配戴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的镜片,        的本领越大。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以  为单位)的    。焦距为0.4m透镜的度数为   度。22.用眼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cm.这个距离叫     。3、热学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摄氏温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