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ID:5899938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7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_第1页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_第2页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_第3页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⒉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教法与学法:⒈教法: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⒉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学具: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教学过程:

2、㈠、新课引入: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细菌、雪花及宇宙中的天体。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通过什么观察到的吗?㈡、新课:1.视角要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看清,需先弄清这样一个事例:当我们站在一头牛的附近观察它和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些?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实际上牛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看课件。先给学生讲清视角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学P72图3.5-4,弄清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用什么方法增大视角呢?2.显微镜我们要看清书中较小的字,

3、应用什么看会更清楚?那么要看清人眼直接无法看到的细菌,又应用什么来观察呢?它是如何增大视角的呢?自学P71-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1)显微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2)显微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3)观察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显微镜光路图。(4)显微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 3.望远镜如果我们想看清宇宙中的物体,又要用什么去观察呢?(400多年前荷兰一个磨眼睛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用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看远处物体,发现物体近

4、了很多,后来意大利伽利略知道此事后,研究后制成了第一台望远镜,改进后观看了银河系、月球、太阳、土星等,发现了宇宙许多天文现象),它又是怎样成像的呢?自学P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1)望远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物镜的直径为什么比较大?物镜是不是一定要是凸透镜?(2)望远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3)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望远镜光路图。(4)望远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 4.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然后去

5、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注意:应分别选哪种凸透镜做目镜和物镜)(三)小结4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P46-47板书设计:显微镜和望远镜1.视角。增大视角:把物体放大  把物体移近2.显微镜物镜(焦距短):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目镜(焦距长):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2.望远镜物镜(焦距长):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目镜(焦距短):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4《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稿教材分析: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

6、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而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开阔眼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及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任教班级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室紧张、期中时间紧迫,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

7、。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本节须突出自学、引导、动手探究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⒉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

8、构及成像原理。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教法与学法:⒈教法: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⒉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学具: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教学过程:  考虑到人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视角,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将本节教材的顺序略做变动,先讲视角,再讲显微镜和望远镜。㈠、新课引入: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细菌、雪花及宇宙中的天体。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通过什么观察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