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

ID:59005348

大小:837.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27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_第1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_第2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_第3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_第4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一、单项选择题(2011·上海高考)2011年5月,印度第一大信息软件服务企业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投资一亿多美元,建设软件园区,拓展在华业务。回答1~2题。1.上海吸引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价格低廉    B.人才技术力量雄厚C.接近原料产地D.产品运输便利2.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①填补信息软件业空白②有效利用大批闲置土地③提高信息行业的集聚程度④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一电子装备工厂,下图是甲、乙、丙

2、、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读图,回答3~4题。3.与电子装配工厂布局相同的是(  )A.水果罐头加工厂B.棉布厂C.高级服装设计公司D.制鞋厂4.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B.④⑤②C.③②①D.①③⑤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是(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④⑤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7~8题。7.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

3、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B.技术C.原料D.市场8.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2010·天津高考)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9~10题。9.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动力因素B.交通因素C.资源因素D.环境因素10.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C.减小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D.市场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11.(2010·

4、天津高考)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下图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B.基础设施C.燃料D.消费市场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12~13题。12.该图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A.集聚现象B.分散现象C.产业升级现象D.产业并购现象13.图中所涉及的城市最有可能成为飞机制造高级研发中心的是(  )A.西安B.天津C.沈阳D.上海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市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重化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年来,在b

5、处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据此回答14~15题。14.初期市中心吸引工业集聚的优势是(  )A.市场和交通B.资源和市场C.市场和科技D.资源和能源15.b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是(  )A.科技和资源B.交通和市场C.交通和科技D.市场和科技(2011·广东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读山西省某三年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6、17题。16.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略有回升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17.该省工业的主导产业是(   )A.机械制造 B.有色

6、冶金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2011·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1届高三模拟)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物资严重缺乏,诸多企业停产。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下图表示“苹果”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的主要零部件产地。据此回答18、19题。18.图示显示了ipad2生产的(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 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19.受本次震灾的启示,今后日本电子企业应注重(   )A.提高产品价格 B.提高运输能力  C.扩大海外产能 D.创新生产技术二、

7、综合题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材料1:下图为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材料2:近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呈现出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包括海港和沿江港口)城市布局的态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茂名等临港城市正逐步取代大庆、吉林、兰州等内陆城市成为中国石化工业新格局下的中心城市。材料3: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简述我国石化工

8、业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2)简要分析华北地区、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