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

ID:5901780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8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_第1页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_第2页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_第3页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分析【摘要】目的:对急诊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心律失常病人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并予以综合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用以明确病人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临床症状与引发因素。结果:所有病人中,出现室性早搏的几率相对偏高,房性早搏次之,异常房室传导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急诊心律失常的主要引发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给予所有病人对症治疗后,恢复状况相对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诊治,需对其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并予以对症

2、治疗,对于提升病人的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急诊;心律失常;临床诊治;策略;分析笔者将7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诊心律失常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探讨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策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急诊心律失常病人,男女比例为45:31,年龄在5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4.14)岁;病程在2-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0.35)年。所有病人均表现出气短、失眠、胸闷等症状,予以综合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之后,

3、均已确诊是心律失常。1.2方法1.2.1诊断方法给予所有病人综合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以此方式诊断病人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诊断方法如下:⑴对病人的既往病史、生命体征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初步评价其病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发作时病人的心率、节律、起止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同时还需查看病人发病时是否存在着昏厥、心绞痛以及抽搐等症状。⑵对病人病症的相关诱因进行准确评估。⑶给予所有病人行体格检查与心电图检测,以此方式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与性质。⑷若病人心律失常的症状十分严重,需予以相关急救措施。如果病人为非致命性的病症,且症状并不明显,则需给予病人积极观察其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再及时送往就

4、医。1.2.2治疗措施针对急诊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除了需对其所有引发因素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之外,还需结合其基础性的相关疾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为了达到治疗急诊心律失常病人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⑴严格控制心律失常的基本诱因与致病因素。如果病人出现感染、心肌缺血、低氧血症以及电解质错乱等症状,则需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控制,达到控制心率的目标。⑵给予急诊心律失常病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之后,许多患者心律失常的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但针对年纪稍长的病人,除了予以药物治疗之外,还应对其用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防出现用错药物的情况。⑶以老年病人的药物吸收情况与耐受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在服药初始,

5、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由于许多病人都会出现心力衰竭与心脏功能衰弱等症状,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选择适合病人的药物,以防所用药物对病人的心脏功能造成上海。鉴于此,应以负性肌力相对偏小的药物作为主要选择对象。⑷针对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病窦综合症的病人,应安设专业的心脏起搏器,以此方式提升治疗的成功率。2结果2.1心律失常的基本类型本组研究对象中,室性早搏病人有10例,房室早搏病人有7例,房颤病人有8例,室颤病人有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人有6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病人有8例,窦性心律失常病人12例,多源性室性早搏病人有7例,频发性室性早搏病人有5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有9例,II度房室阻滞病人

6、有15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有10例。可见,出现室性早搏的几率相对偏高,房性早搏次之,异常房室传导的发生率相对较低。2.2急诊心律失常的主要引发因素急诊心律失常的主要引发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针对病人具体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后,恢复状况相对良好,治疗效果十分突出。3.讨论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老龄化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心律失常等老年疾病也日趋突出,且心律失常病人的患病总人数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心律失常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老人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之一[1]。心律失常具有病情严重、发病较急等特征,因此急诊抢救成为挽救

7、病人生命的主要措施,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准确有效的判断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老年人属于社会特殊群体,其机体功能与免疫功能普遍下降,而且往往会伴随着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出现,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2]。老年病人心脏传导体系中,往往会出现起搏细胞、传导细胞不断减少及衰退的情况,以至于心肌水分不断降低,促使心肌变形与萎缩,且心肌弹性会迅速下降。在此影响之下,老年人心肌的生理特性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