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

ID:59035730

大小:535.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9-26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_第1页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_第2页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_第3页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_第4页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溶血性贫血一.概述:定义:由于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短于100-120天)或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产生的一类贫血.溶血状态:溶血增多时,成人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代偿,而不发生贫血,称为溶血状态或代偿性溶血病.二.病因及分类: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在因素的损伤两大类。1.红细胞内在缺陷:包括膜异常、酶缺陷和血红蛋白(Hb)异常三方面,除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外,所有的红细胞内在缺陷都属于先天性。(1)膜异常:①先天性: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②获得性:如PNH。(2)酶缺陷:①磷酸戊糖旁路红细胞酶缺陷: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2、缺乏症;②糖酵解途径红细胞酶缺陷: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3)血红蛋白异常:①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②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血红蛋白S、C、D、E病等。2.红细胞外在因素的损伤:包括两方面:(1)膜的免疫性损伤:主要有自身抗体(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同族抗体(如血型不合的输血后溶血)、药物性抗体(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原抗体的反应发生在膜上,使膜的结构改变,导致红细胞被吞噬细胞识别而吞噬。(2)膜的非免疫性损伤:有生物(蛇毒、蚕豆)、感染(疟疾)、物理(大面积烧伤)、化学(伯氨喹啉等药物)、机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素,此种溶血性贫血无抗原抗

3、体参与,一般为上述因素对红细胞膜的直接损害。三.发病机理:1.血管内溶血:主要由于血浆内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①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出现结合珠蛋白下降;②未与珠蛋白结合的剩余游离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③游离血红蛋白在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的同时,分解出的高铁血红素能与血红素结合蛋白(血结素)结合,血中血结素下降,为严重溶血的征象;④未与珠蛋白及血结素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出现血红蛋白血症;⑤游离血红蛋白超过上述诸血浆蛋白所能结合的量,遂有部分血红蛋白经肾

4、小球滤出,出现血红蛋白尿。若血管内溶血进行缓慢,游离血红蛋白经肾小球滤出和肾小管吸收时,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解成含铁血黄素随上皮细胞脱落而排出,形成含铁血黄素尿。2.血管外溶血:主要由于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引起的相应变化,表现为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破坏后出现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其一为高胆红素血症,由血红蛋白在巨噬细胞内分解代谢引起,步骤为血红蛋白在巨噬细胞内先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后者进一步分解为铁和卟啉环,卟啉环转变为胆绿素,最后形成胆红素,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结合胆红素或称为直接胆红素,当发生大量血管外溶血时,肝脏不能及时使胆红素迅速与葡萄糖醛

5、酸结合,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多,发生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二为尿内尿胆原增多,则因为过多的结合胆红素经胆道排泄在肠道形成过多的尿胆原,又通过尿胆原的肠-肝循环部分从肾脏排出,致尿中尿胆原增多;过多的间接胆红素不能滤过肾脏,尿中无胆红素。血管内溶血时与珠蛋白的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机理出现上述胆红素代谢异常变化。在溶血情况下,由于红细胞破坏后缺氧及分解产物的刺激,骨髓处于紧急动员状态,因此,无论血管内还是血管外溶血均有骨髓代偿性增生,未成熟红细胞迅速释放入血循环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外周血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及有核红细胞。四.临床表现:1.急性溶

6、血:多见于血管内溶血,特点:(1)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刺激引起的症状:起病急骤,伴寒战、高热、腰酸背疼及胃肠症状。(2)贫血缺氧症状:苍白、乏力、气促、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心功能不全。(3)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增强引起的症状:血红蛋白尿,为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指征。(4)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症状:黄疸严重溶血时,血红蛋白分解产物毒害肾脏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溶血:多见于血管外溶血,也可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表现起病缓慢,以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三大症候为特征,无血红蛋白尿。慢性血管内溶血可有含铁血黄素尿,可并发胆石症及肝功能损害。病程中可有急性溶血发作,称溶血危象。也

7、可出现一时性的骨髓衰竭(造血功能急性停滞),称再生障碍危象。五.实验室检查:(一)反映红细胞破坏加速的检查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2.血红素分解代谢增强:①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凡登白试验间接反应阳性。②尿内胆素原排泄增加。3.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及代谢增强:(1)血红蛋白血症:游离血红蛋白正常值<50mg/L,增高主要见于血管内溶血。(2)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或消失:重要见于血管内溶血,血浆结合珠蛋白正常值700-1500mg/L,减低或消失即使对轻度的溶血也是个良好指标。(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常见于血管内溶血。(4)血浆血结素减少:为严重血管内溶血的良好指标

8、,轻度溶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