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中学

记忆中的中学

ID:59063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23

记忆中的中学_第1页
记忆中的中学_第2页
记忆中的中学_第3页
记忆中的中学_第4页
记忆中的中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忆中的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记忆中的中学记忆中的中学记忆中的中学记忆中的中学记忆中的**中学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三年,1975年2月到**中学当了民办教师,到1978年2月上大学整整三年的时间。当时这所学校是公社的联办初中,叫**公社龙口中学,后来改名**中学。那里,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永不忘怀的思念。**中学的校址就是我上高小时的院子,以前也是一座寺庙。那是一处风水很好的地方,相对的地势很高,南面的院墙是一堵高高的护坡墙,有十几米高吧,用青石砌成。校门朝南,进校门要爬一段坡。进校门的第一进院子的西边是教务处也是校长室,学校的领导在里面办公。从教务处的窗子向南望出去,可以眺望村庄层层叠叠的农舍,冬季之外,看到的多

2、是绿葱葱的树木。向下看则是一座春节各村来汇演节目的戏台,戏台旁边是泉水池子,那泉水清澈甘甜,常年涌流不断,村里的人都到池子里挑水喝。春节前各家都做豆腐,外村的人也来这里挑水。学校护坡墙边下是青石路,路旁有一个青石做的龙头,一年四季泉水源源不断地从龙嘴里流出来,大概这就是涌泉寺和**的来历吧。第二进院子是办公区,南边三大间是原来涌泉寺的南殿,那时叫大办公室,教语文、物理和化学的十几个老师都在里面办公。东西各两间小殿,东边两间是数学组,西边两间是艺体组。北边的房子叫大殿,也就是原来庙的主殿了,用作教室。这些都是原来庙宇的建筑物。在这进院子的东边和北边,有二十来间教室,多是庙宇改学校后新建

3、的。东南方向是操场,也只是一个篮球场。学校的大操场是在西门外的螃蟹山下,与学校大约有300米的距离。大操场东面和南面紧邻小河,北面和西面是龙四村的菜园子,环境非常优美。学生们上体育课时,要沿着铺石路,经过戏台,出西门,过小桥,然后到达操场。我虽然是在这所学校当教师,但我在那里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在十年浩劫中上的中学,所学到的知识还达不到现在初中的水平,现在想起来确实是误人子弟。但当时小学办成了初中,初中办成了高中,又没有师范院校甚至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也就只好由我这样的来充数了。入校以后也没有培训,教学组长指点一下就上课。备课就参照教学组长或者同事的备课本,讲课就模仿当学生时所看到的

4、老师的形象,照此办理,如此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复习甚至学习了中学知识。后来恢复高考时我考上了全国的重点大学,与这三年当民办教师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我所说的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却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方面,更多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给我做出的榜样。有许多的人和事是我终生难忘的。学校里年长的老师有两个人,司继祥老师和董长广老师,他们是我最敬佩的楷模。他们都是文革前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是科班出身的公办教师,大概以前也只是教小学。公办教师在当时的学校里大约占到半数以上,科班出身的可能不到一半了。可能是年龄或者经历的缘故,司老师和董老师都是很敬业的,他们执着于工作,醉心于业务,勤恳于教学,在

5、那种信奉读书无用的年代,他们在用心做着事业,是很难能可贵的了。继祥老师有两本厚厚的词典,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另一本是汉语成语词典,从封面的磨损程度来看,这两本词典已经跟随他多年了。他总是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两本字典放在他随手可取的地方。那个年代,这两本词典是难得的教学工具书,几个语文老师也会时不时的拿过去用,就像用自己的一样。有一次,继祥老师给一个同学解释“对象”这个词,他翻开厚厚的汉语词典,循循善诱地说,你看,对象不仅指恋爱的对方,还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者事物。并举例说,学生就是老师教育的对象,说的学生频频点头称是。继祥老师长者风范,待人宽厚,热心地帮助别人。记得我们家盖房

6、子的时候,他还去帮工,也就是做小工,搬砖上泥样样都干,那时候他大约已经接近50岁了吧。还特别的勤奋,除了勤勤恳恳的做好教学工作,也热心于其他的公务活动和劳动。那时候还没有集中供应暖气,学校里冬天取暖是烧火炉的,司老师每天早上早早的到学校里捅开炉子,把炉灰挑回家去垫到猪圈里,以后作为肥料用。我大学毕业工作后曾经给继祥老师寄过贺年卡,还让别人给他捎去过挂历,他也给我写过一封信。令人痛惜的是他在60多岁时就去世了。长广老师在艺体组,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给我上过美术课,当时是给学生上音乐课。学校里有文艺宣传队,长广老师是指导教师,为了指导学生排练节目,起早贪黑,周末加班,宣传队多次在区里获奖

7、。长广老师因为和蔼可亲,深得学生的爱戴。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我当民办教师时小学升入初中已经是一锅端了。初中升入高中实行推荐,推荐的条件有学习成绩的因素,更多的却是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够上高中,就是上了高中毕业后也是回家务农,要想被推荐上大学那就需要更深厚的背景了。所以学生对学习并不热衷,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回想起来,当时的老师们的知识,也就是初中至多高中的水平。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也说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可是我们哪里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