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

ID:59122702

大小: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3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_第1页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_第2页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_第3页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_第4页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山流水音乐鉴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山流水音乐鉴赏《高山流水》系高自成先生编创并广泛流传的山东古筝名曲。根据作者口述,此曲原为山东大板套曲中四首琴曲联缀而成,1955年作者遵照周总理的建议进行了改编,1960年定名为《高山流水》,该曲名为自然景物的描写,实则是表现了老百姓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触景生情的感情抒发。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筝专业教授高自成先生,自1957年受聘到我院民乐系讲学,敬业执教,潜心于对下一代的培养和山东筝曲的创作、整理工作。1986年出版了高自成编著的《山东筝曲集》。如今高先生年事已高,他的敬业精神、朴素的工作作风、为人谦和之品质,却仍几十年如一日地煜煜生辉,深入人心。笔者近水楼台,上大

2、学期间得益于高先生的指教,学习演奏过许多首筝曲,受益非浅。其中《高山流水》便是高自成先生编创的代表作之一。这里通过高先生以往对乐曲的讲解,本人先前学习演奏积累的笔记、收集的资料以及演奏的感受、体会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史书《吕氏春秋》最早记有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出俞伯牙弹琴觅知音,与钟子期最终结为知心朋友的感人故事。这段故事,这段琴曲流芳百世,被人传颂着,给人以深深的启迪。筝曲《高山流水》如今也有河南、浙江、山东流传的三种异曲同名的乐曲,都属以上三大流派中的代表作。这三首乐曲,虽相差万千,但还是有其共性的,首先是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板头曲,最重要的

3、也是通过弹奏而从中悟出《高山流水》以琴声寻知音、觅知音,传播人世间真情友爱的真谛。山东筝曲《高山流水》,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析解。出处:(高自成口述):此曲是山东大板套曲(小套曲)里“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首琴曲联缀而成。早先曾以筝、琵琶、扬琴、奚琴以合奏形式演奏。过去山东老家的艺人时常凑聚在一起,自弹自娱,弹到兴浓处,便自然而然地合在一起奏起来,称之为“对流水”、“碰八板”。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筝是张为沼先生,扬琴是高克奇先生,琵琶是石登岩先生,奚琴是马义温先生。这四首联缀而成的套曲,是山东大板套曲十大套曲之一。这些套曲,最早是宫廷乐师们演奏使用的,流散于

4、石家庄,而后又传至山东北王庄(现黄河北临清地区),传至山东军城黎同庄,有一个民间艺人叫李邦荣,筝弹得好,大指小关节托劈非常灵活。他下传着五大弟子,也称五大金刚,有李念盛、黎连俊、张为台、黄怀德、张为沼。我们演奏用的乐谱(工尺谱)就是顺着这条线传下来的。至今我仍保存着这些乐谱。夏忙秋种之后,农闲时节,家乡艺人们在一起娱乐的机会就更多,他们提着乐器,今天去西庄,明天去东庄,凑在一起一弹就是几天几夜,手指越弹越顺,相互合作默契,弹到尽情舒心处,老先生就自言自语:“太好听了,这曲子只有神仙才能写出来!”记得大家合奏到晚上三点多钟,我的师傅张为沼走火入魔,硬是对大家说:“我总觉得琴旁站着一白发老人,来来

5、回回走动,笑听咱们弹琴呢!”这肯定是没有的事,只说明师傅的精气神进入音乐的仙境里去了。成因:1954年,高自成先生曾与山东艺人王殿玉、张为沼一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过唱片,唱片的正反两面写着“风摆翠竹”、“高山流水”字样。1955年,高自成参加总政歌舞团,当时一是教学、二是演奏,进团没有多长时间,高先生接受了一次外事接待演出任务,准备了《高山流水》,即当时演奏的的四首琴书曲牌。审查节目是由总政治部进行,那天周总理也坐在台下。第二天,团长陈其通对筝独奏这个节目讲了意见:一部分人主张为这四段曲牌配上伴奏。总理建议把最后一段(书韵)取掉,主要因为“书韵”与前面三首曲牌的意境不协调,指出在第一段加上流

6、水声音,与主题更接近些。当时总理还说,“演好这首乐曲,可以让小高去泰山体验体验生活”。按总理的要求,高先生大胆地在第一段“琴韵”前加了双手弹出的引子,为的是多一点水声,把山、水的形象表现出来,原先第一段的反复是从头开始,改为从中间反复并将“琴韵”标题改成“小溪流水”。第二段“风摆翠竹”是写景的,就保留不动,第三段“夜静銮铃”旋律多以加花为主,多一点流水的响声,小标题改为“高山流水”。最后的结尾接过去的工尺谱落在低音上,经当时参加审查的杨大钧先生提议,改高八度,落在高音上结束。高自成成功地改编了这首乐曲,并在政协怀仁堂音乐厅为中央首长以及当时来华访问的蒙古领导人进行了演奏,至今再无变动。从标题上

7、看,经查寻有关资料,同样可以发现并从中得以启示的音乐原本内涵,如第一乐段“琴韵”,山东琴书中的曲牌,既是曲牌,肯定是要配了词演唱的,据高先生说:早先曾听过用这首曲配了词,唱的是《猪八戒背媳妇》,又如第三段《夜静銮铃》,最早就没有名可叫,只是艺人们从筝的弹奏方法上起名叫《勾搭》,而后又叫《銮铃》、《夜静銮铃》。这个变化,就与早先叫《勾搭》不同了,就直接反映出音乐描写的内容来。不用说,第二段《风摆翠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