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

ID:59128178

大小:5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30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4.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º的是()A、北极点B、北京市C、广州市D、南京市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A、昼

2、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20

3、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

4、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14.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17.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

5、意图”,回答19~20题。18.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1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图15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20.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沉积岩B.②是岩

6、浆岩C.③是变质岩D.④是岩浆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图A-07图A-0621.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22.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2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A.风力B.冰川C.流水D.植物M读右图回答18~19题。24.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5.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读下图,完成

7、27~28题。26.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7.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D.岩石性质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28.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