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

ID:5913102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2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_第1页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_第2页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_第3页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_第4页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概论复习范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三构成是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构成”的教学,以它特有的内涵和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认识:首先是突破了设计基础教学完全依赖“写生—变化”的思维定势。其次,构成在视觉上的律动效应,超越常规的空间维度变幻,以及色彩(包括黑白)的光学效应,是充分利用视知觉心理的艺术表现,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视野。2.艺术起源的传统观点,是“史前艺术”发韧于3-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3.“史前艺术”,是指人类尚未进入文明阶段之前所作的绘画、雕塑那样的图像和偶像,黑格尔称为“艺术前的艺术”和“原始艺术”。在文化人类学中,也把现代原始民族的艺术称为“

2、原始艺术”。从“史前艺术”的目的来看,它还不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产品,但又具有艺术的形式,所以在艺术前加有“史前”或“原始”的前置,以区别于后来所说的艺术。4.“原始功能主义”是借用“功能主义”发展而来的词汇。原始人类在没有完全形成感受形式美的眼和耳之前,行为的目的多是实用的,功能性的,美不可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是在使用中体验到的快感。这是一种低级的思维。原始人往往敲打、砸制出不同的形状的石块和石片,从中选择出合用的作石器。这种打制当然还不是有计划的设计。但其过程却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就是要实现某种功能,可以被认为是设计的开端。5.新石器时期,人

3、类装饰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石器工具经过先打制后磨制的加工,不但实用,而且在形状的规则性、表面的光洁度、材料的选择方面,有时已超出实用的需要,体现了比较明确的审美意识。②陶器的发明,及其形制的完善优美、功能的完备齐全,装饰纹样的广为应用,在艺术史里形成了“彩陶艺术”的独特系列,并在整个原始艺术中独占鳌头③随葬的装饰品材美工精,而且系列化。④工具、用具的刻纹、绘纹和镂雕也较为常见。在新石器时期之前,人类对身体的装饰,不但有利用装饰品的种种“活动装饰”,还有直接画或刺、刻在肉体上的纹身、纹面等“固定装饰”。总结起来看,原始社会人类的创造活动沿着两

4、条主线发展。一是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物质产品,它包含着精神因素,一是以人体装饰为主的“创作”,表面上与物质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精神因素。它们源分而流合。到新石器时期,一部分工具转化为礼器,对人类的装饰也开始波及各种工具和用具。这些人体装饰,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联。6.图腾不仅仅为了美化的形式,它的意义主要有:(1)识别标志——崇拜同一图腾者为同一部落的成员;(2)教育方式——通过成丁礼,在成丁男女身上刺、切花纹,以考验其坚韧精神,作为成人之道;(3)道德标准——同一图腾者不得通婚,避免人种退化,违犯者科以重罚,甚至处死;(4)准宗教作用

5、——在宗教形成以前,图腾仪式起着类似宗教的作用,通过神秘崇拜主义而寄托祈愿。7.1975年,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若干原始织机的部件,经过复原,可知这是一种“腰机”,用于单人在水平方向织布。8.河姆渡遗址的木结构建筑已出现榫卯结构,初步显示中国木工艺的重要特征。这种榫卯结构不但在建筑上得以延续,并直接影响了家俱等木工工艺。欧洲家俱采用木榫加木钉插销结构则要晚致16世纪。9.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技术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也可以说,设计就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而科学水平又直接影

6、响着设计水平。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说明。⑴科学技术与设计是共生和共同发展的。人类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加深了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进而利用材料的特性发明了新的技术和新型器物。科学技术与设计从来就是难以分解的。无论新材料的应用,还是新发明的出现,都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设计的成果。⑵科学技术最接近设计的实用性目的。所谓设计的实用性,就是设计产品能满足人的某种实用需求,这也是人对产品的基本要求。有用的人造物,无论美与不美,都可满足人的实用需要。而解决实用性的问题,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10.形式具有下列特征:一是表现内容的外部

7、形态,必须与内容共享一个载体,任何分解都是徒劳的。二是形式的鲜明性,使观照者往往先于内容而感知,而内容往往是隐蔽的、意蕴的,这就突出了形式的鲜明性和前进性。三是形式必然以物质的方式(声、光、色和各种材料)表现出来,没有物质就没有了形式。形式美首先是一种形式,所以,上列特征对它也是适用的。但形式美又是一种悦人的、具体可感的外部形象;可以感知的、美的、外在的形象就是形式美。设计对形式美的参与,是在有用性前提下,把美的因素从外部附加给形式。11.对美的认识和造物的实践是不是永远同步发展的,首先,审美取向对实践有很大的依赖性。或者说,实践是美的精神得以显

8、现的载体。造物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体现某个时代美的精神的重任。其次,造物活动又受着审美取向的牵引。如果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