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的设计性实验.doc

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的设计性实验.doc

ID:59132110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2

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的设计性实验.doc_第1页
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的设计性实验.doc_第2页
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的设计性实验.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的设计性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大气压:一、实验目的1.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定义及常用测定方法2.设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二、实验原理凡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当表面活性剂溶入极性很强的水中时,在低浓度是成分散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集团靠拢而分散在水中,部分分子定向排列于液体表面,产生表面吸附现象。当溶液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后,浓度再增加,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自相缔合,即疏水的亲油集团相互靠拢,而亲水的极性基团与水接触,这样形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以胶束形式存在与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比

2、较稳定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在CMC附近由于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许多性质发生突变(见下图),这种现象是测定CMC的实验依据,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测定CMC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折光指数法和染料增溶法等等。本实验采用的是电导法,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CMC附近溶液结构的变化导致其电导率发生突变,则通过电导率仪测定不同SDS水溶液的电导率,做出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图,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作图,其转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三、实验仪器仪器:DDS-307电导率仪超级恒温槽,叉形管12支移液管、烧杯若干试剂

3、: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0.01mol/LNaCl(分析纯),蒸馏水(分析纯)。四、实验步骤1.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在80℃烘干3h,用电导水或重蒸馏水准确配制0.002,0.004,0.006,0.007,0.008,0.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mol·L-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各100mL。2.打开恒温水浴调节温度至25℃或其它合适温度。开通电导率仪预热20min。3.将电导率仪上相对应的温度设为25℃,设置好电导池常数,调零。用电导率仪从稀到浓分别测定1-9号溶液的电导率,用后一个溶液荡洗存放前一溶液的容器

4、和电极3次。各溶液测前必须恒温10min,测定前,电极放在待测溶液中校正后再测。每号溶液的电导率读数2次,取平均值。列表记录各溶液对应的电导率。温度变化对CMC的影响(1)开通并校准电导率仪后预热20min,调节恒温槽温度在25±0.1℃。(2)将12支叉形管分为2组,每组6支捆在一起。分别移取0.002,0.004,0.006,0.007,0.008,0.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mol·L-1的SDS溶液各25.00ml于叉形管中并做好标签。(3)2组叉形管分别恒温10min后,按从稀到浓的顺序测电导率并记录。(4)

5、作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图,由转折点即可求得临界胶束浓度。(5)完成后再将恒温槽调至30±0.1℃,及35±0.1℃,重复上述步骤。(6)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和电极,整理实验桌。加不同量的无机盐对CMC的影响(1)恒温槽温度维持在35±0.1℃。(2)在上述12支叉形管中先都加入0.1mL0.01mol/LNaCl溶液,也按从稀到浓的顺序测电导率。(3)再在原有基础上加相应量的NaCl溶液测电导率,研究加入0.1mL、0.2mL、0.4mL、0.6mL、0.8mL、1mL0.01mol/LNaCl溶液后,临界胶束浓度是否改变。4..2.3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225℃时

6、不同浓度SDS水溶液的电率导序号123456789浓度/mol.L-10.0020.0040.0060.0080.010.0120.0140.0160.02电率导/103us.cm-1K平均103us.cm-1ΛM/S.m2.l-1作κ-c曲线得到的临界胶束浓度,通过作Λm-c曲线得到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理论值进行分析比较。十二烷基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CMC值t/℃202530CMC/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加入不同体积NaCl下的CMC值V/mL0.10.20.40.60.81.0CMC/mol·L-14.2.1注意事项①待测溶液要恒温10min;②装液容器要干净、干

7、燥,用后一个溶液荡洗存放前一溶液的容器和电极3次;③测定前,电极放在待测溶液中校正后再测。6.参考文献1.《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复旦大学等编庄继华等修订);2.《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3.文献值:20℃:CMC=0.012mol.L-1;25℃:CMC=0.0098mol·L-1;30℃:CMC=0.0087mol.L-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