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

ID:59137398

大小:265.7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9-12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_第1页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_第2页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_第3页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_第4页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1.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  2.房室模型:单室模型、双室模型、多剂量给药、非线性动力学 3.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及矩量法 4.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给药方案设计、个体化给药、治疗药物监测  5.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的临床应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及生物等效性药动学基本参数  >>速率常数(h-1、min-1)——速度与浓度的关系,体内过程快慢  吸收:ka尿排泄:ke  消除(代谢+排泄)k=kb+kbi+ke+……  >>生物半衰期(t1/2)——消除快慢t1/2=0.693/k  >>表观分布容积(V)——亲脂性

2、药物分布广、组织摄取量多  >>清除率(Cl,体积/时间)——消除快慢Cl=kV 某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率常数k=0.095h-1,则该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约为  A.8.0h  B.7.3h C.5.5h D.4.0h E.3.7h 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是  A.0.25L B.2.5L C.4L D.15L E.40L房室模型1   药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的速度过程  药学动力学首要问题——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级  速度与药量或血药浓度成正比  >>零级  速度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恒速

3、静滴、控释)  >>受酶活力限制(Michaelis-Menten型、米氏方程)  药物浓度高出现酶活力饱和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SS)  静滴时,血药浓度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达坪分数、fss)  fss:t时间体内血药浓度与达稳态血药浓度之比值  n=-3.32lg(1-fss)  n为半衰期的个数 n=1→50% n=3.32→90% n=6.64→99% n=10→99.9%  静滴负荷剂量:X0=CSSV2  单剂量  静注    QIAN: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   尿药排泄数据分析  ·

4、血药浓度测定困难 ·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的药量成正比  单剂量-静滴    K0-滴注速度  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SS)  QIAN: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3    A: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 A.k0是零级滴注速度 B.稳态血药浓度Css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 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 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  E.静滴前同时静注一个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  单剂量-血管外    F:吸收系数  吸收量占给药剂量的分数  QIAN

5、: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  第02讲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二)  双室模型4    QIAN: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 多剂量给药(重复给药)    QIAN: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    >>多剂量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蓄积系数:R    1.τ越小,蓄积程度越大  2.半衰期大易蓄积  3.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4.评价缓控释制剂质量重要指标5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的公式  QIAN:  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  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  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  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  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

6、找τ值  1.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方程为  2.单室模型血管外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方程为6  以下单室模型血药浓度公式分别为  1.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  2.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  3.单剂量血管外给药  4.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 非线性药动学  (酶、载体参与时出现饱和,速度与浓度不成正比)   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  ·消除动力学非线性  ·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  1.单室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中,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是  2.药物在体内的平

7、均滞留时间的计算公式是  给药方案设计  1.一般原则——安全有效 2.方案内容: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给药方法、疗程 3.影响因素:药理活性、药动学特性、患者个体因素 4.目的:靶部位治疗浓度最佳,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  5.根据半衰期、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  6.给药间隔τ=t1/2,5-7个达稳态,首剂加倍  7.生物半衰期短、治疗指数小:静脉 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体重为75kg的患者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的表观分布容积V=1.7L/kg,消除速率常数k=0.46h-1,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