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

ID:59140705

大小:847.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30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_第1页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_第2页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_第3页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_第4页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丙烷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标志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CAS码propane丙烷化学式:C3H8CAS号:74-98-6危险性类别易燃!易爆!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89.7沸点(℃):-42.1相对水的密度:0.51闪点(℃):-104爆炸极限:2.1%~9.5%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接触发生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

2、射热。使用洁净、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接触后表现急性中毒:吸入丙烷后仅有不同程度头晕。工业生产中常接触到的是丙烷、乙烷或丁烷等混合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记忆丧失。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丙烷、丁烷者,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及多汗、脉搏不稳定、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

3、主神经功能混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个体防护措施1、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2、直接接触时可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戴防护眼镜。3、穿一般作业工作服。4、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

4、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浓度MAC(mg/m3):未制定标准企业应急救援电话应急电话:136********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火警:119急救中心:120丙烯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标志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CAS码propylene丙烯化学式:C3H6CAS号:115-07-1危险性类别易燃!易爆!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85.2沸点(℃):-47.4相对水的密度:0.51爆炸极限:2.0%~11.7%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接触发生猛烈反应。现场急

5、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洁净、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接触后表现乙烯具有轻度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

6、,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个体防护措施1、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2、直接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防护眼镜。3、穿一般作业工作服。4、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

7、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浓度MAC(mg/m3):100企业应急救援电话应急电话:136********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火警:119急救中心:120氮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标志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CAS码nitrogen氮气化学式:N2CAS号:7727-37-9危险性类别不燃!可爆!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209.8沸点(℃):-195.6相对水的密度:0.81(-196℃)相对空气的密度:0.97危险特性若遇猛烈撞击或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泄漏和爆炸的危险。现场急救措施吸

8、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接触后表现常压下氮气无毒。当作业环境中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