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

ID:59142144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1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_第1页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_第2页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_第3页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_第4页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称重传感器基础常识2009-04-0212:04am作者:hehaiqiang.openid.35.com传感器的定义 人们通常把被测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为电量的器件或元件叫传感器(又称变换器)。其中平时接触较多物理量就有温度、湿度、质量、重量、力、压强、速度、加速度、长度、角度、液位、流量、密度等,与此相以对应,生产和生活中就需要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称重测力传感器、压强传感器等等。电阻应变式称重测力传感器1.称重传感器的定义:一种已考虑到使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和空气浮力影响的用来测量质量的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能把被测质量转换成电压信号。有各种各样的称重传感器,例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电磁平衡式

2、传感器,有压电式称重传感器等等。2.箔式电阻应变片一种基于应变——电阻效应制成的,用金属箔作为敏感栅的,能把被测试件的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敏感元件称为箔式电阻应变片。3.应变式称重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敏感元件制造生产的称重传感器叫应变式称重传感器。4.应变式测力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敏感元件制造生产的能把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叫测力传感器。例拉力、压力、压强、扭拒、加速度等传感器。5.应变式称重测力传感器与测力传感器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质量表征实体的一种性质,,其测量单位是千克,而力学量是一种向量,测量单位是牛顿及其它导出量,彼此毫无关系。但由于质量不能直接测量,质量是利用

3、质量在地球重力场中的力效应(重量)来测量的,所以从测量技术而论它们彼此是同类的。负荷特性额定量程:一只传感器的额定量程是指在设计此传感器在设计此传感器时,是以多大的力值来计算的。但实际使用时,一般只用额定量程的2/3~1/3甚至只有1/6。(原因见下面分析)。允许使用负荷(或称安全超载):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超负荷工作。一般为120%~150%;极限负荷(或称极限超载):意即当工作超过此值时,传感器将会受到损坏。此值一般为200%FS~500%FS。当电子秤的量程确定后,传感器的量程应选得比计算值要大,例6支30吨汽车秤,照均分计算,传感器的量程应为5吨,但实际上我们用不着量程只有15~20吨,

4、是计算值的3~5倍。这是有理同的:因为实际工作时的偏载,超载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量程与灵敏系数密切相关。当设计灵敏度为1mv/v时,在同等的结构条件下,它显然比设计灵敏度为3mv/v的传感器安全能力要大3倍。所以传感器量程的选择有一定的机动性和规律性,一般要求用户提供总重,净重及使用工况,在订货前必须了解用户买此传感器将去干什么用,这是极重要的,保证用户使用成功。才会有本公司成功和声誉。技术参数灵敏系数: 传感器的灵敏系数国家标准有基本的规范:1mv/v、2mv/v、3mv/v。在订货时必须明确此参数。因为当本公司产品与其它公司产品配套时,其灵敏系数必须一致。否则就无法匹

5、配,精度最高都无法使用。此参数表征了传感器的输出特性。非线性误差: 这是表征此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与负荷之间对应关系的精确程度的参数。例最大量程为5吨的传感器,在极端理想条件下,空输出为零,满负荷输出为5000时,则在1吨时应输出为1000,2吨时应输出为2000,3吨时应输出3000,4吨时应输出4000。但事实上这样的传感器是不可能有的,它必然有误差,此不一一对应的误差,称为非线性误差。国标表达:在被试传感器上顺序施加不少于5级载荷,通常为0%、20%、40%、60%、80%、100%的额定载荷。并在每次施加载荷后测量每一测试点上传感器上的输出信号值。以上下两行程为一个测量循环,通常共测

6、3个循环。则传感器的非线性(L)按下式计算:L=ΔθL/θn×100%△θL--同一试验点上3次上行程实际输出信号值的算术平均与平均端点直线之间的最大差值(mv)重复性误差:重复性误差表征传感器在同一负荷在同样条件下反复施加时,其输出值是否能重复一致,这项特性更重要,更能反映传感器的品质。国标对重复性的误差的表述:重复性误差可与非线性同时测定。传感器的重复性误差(R)按下式计算:R=ΔθR/θn×100%。ΔθR--同一试验点上3次测量的实际输出信号值之间的最大差值(mv)。滞后误差:滞后误差的通俗意思是:逐级施加负荷再依次卸下负荷时,对应每一级负荷,理想情况下应有一样的读数,但事实上下一致

7、,这不一致的程度用滞后误差这一指标来表示。国标中是这样来计算滞后误差的:传感器的滞后误差(H)按下式计算:H=ΔθH/θn×100%。ΔθH--同一试验点上3次行程实际输出信号值的算术平均与3次上行程实际输出信号值的算术平均之间的最大差值(mv)。蠕变和蠕变误差:要求从两个方面检验传感器的蠕变误差:其一量蠕变:在5-10秒时间无冲击地加上额定负荷,在加荷后5~10秒读数,然后在30分钟内按一定的时间性间隔依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