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污染控制复习重点.doc

燃烧与污染控制复习重点.doc

ID:59147194

大小:7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1

燃烧与污染控制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燃烧与污染控制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燃烧与污染控制复习重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燃烧与污染控制复习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燃煤锅炉:2014年7月1日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为300mg/m3、400mg/m3、50mg/m3;2015年1月1日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为200mg/m3、300mg/m3、30mg/m3锅炉的型号:(第一组为符号,是锅炉制造厂家的缩写HG哈尔滨SG上海DG东方WG武汉BG北京锅炉厂第二组为数字分子为锅炉容量t/h分母为出口过热蒸汽压力Mpa第三组数字分子分母分别为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出口温度℃最后为燃料代号煤、油、气为M,Y,Q其他燃料为T)1污染物排放标准2袋式除尘器的定义,物理意义,过滤速度定义:书p131物理意义:含尘气

2、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人灰斗中粉尘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层初层新鲜滤料的除尘效率较低粉尘初层形成后,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提高了除尘效率随着粉尘在滤袋上积聚,滤袈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会把己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下降除尘器压力过高,还会使除尘系统的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清灰不应破坏粉尘初层过滤速度: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也称“气布比”过滤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1)高

3、的过滤速度,所需要的滤布面积小,除尘器体积、占地面积和一次投资等都会减小,但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却会加大。(2)低过滤速度效率高、阻力低,但过滤气体量减小。一般来讲,除尘效率随过滤速度增加而下降过滤速度的选取还与滤料种类和清灰方式有关3脱硫的方法:燃烧前脱硫:1煤炭的固态加工(物理、化学、微生物洗煤)2煤炭的转化(煤的气化、液化)3重油脱硫燃烧中脱硫:流化床燃烧技术4影响石灰石/石灰法洗涤湿式脱硫的因素:pH、液气比、钙硫比、气流速度、浆液的固体含量、SO2浓度、吸收塔结构5包括N2O、NO、N2O3、NO2、N2O4、N2O5,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6形成机理:燃料型

4、NOx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热力型NOx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NOx快速型NOx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x7脱销技术:1、LNB前端低氮燃烧技术影响因素1空气-燃料比2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3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4燃烧器形状2、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影响因素还原剂喷入点:温度窗比较窄,喷入点和位置合适的停留时间:适当的NH3/NOX还原剂与烟气的充分混合添加剂(如烃类物质)降低SNCR的最佳反应温度3、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影响因素1反应温度2NH3/NOX3空间速度4烟气与NH3的混合5催化剂中毒和钝化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锅炉氮氧化物的控制主要分为一次措施和二次

5、措施。一次措施是指控制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一次措施主要有低过量空气系数运行,空气分级燃烧,烟气循环,水煤浆技术。二次措施是把已经生成的氮氧化物通过某种手段再还原为氮气。你问的是锅炉烟气氮氧化物的控制,应该就是二次措施。二次措施现在主要有燃料再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燃煤锅炉的分类汽水循环:自然循环锅炉、控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制粉方式:直吹式、中间储仓式、直吹式与中间储仓式燃烧器:直流燃烧器锅炉、旋流燃烧器锅炉燃烧方法:层燃炉、室燃炉、旋风炉、硫化床锅炉8挥发性有机物VOC: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

6、a,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VOC的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多环芳烃: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余种化合物。有些多环芳烃还含有氮、硫和环戊烷,常见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9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

7、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表一显示了一些温室气体的特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措施:减少传统含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