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壳的韧化处理.doc

炮弹壳的韧化处理.doc

ID:59147932

大小:1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1

炮弹壳的韧化处理.doc_第1页
炮弹壳的韧化处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炮弹壳的韧化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炮弹壳的韧化处理陆达1940年秋,刘鼎同志根据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的指示,要求八路军总司令部军工部(以下简称军工部)研制五○小炮,并解决炮弹的生产问题。生产炮弹,先要将生铁铸成弹壳,生铁弹壳还要经车床加工.车弹口、弹带和尾部,不仅要求车光和尺寸精确,弹口和尾部还要挑出丝扣,  以便安引信和弹尾。这样的弹壳按常规要用灰口生铁铸造,但敌后太行山根据地的条件不可能生产灰口生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一条不用灰口生铁制成可以车削加工的生铁弹壳的道路,那就是充分利用太行山根据地客观可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和各种积极因素,

2、研制出满足生产炮弹需要的生铁弹壳。太行山有利因素是有煤和铁矿资源,当地人民还具有流传了二千多年的炼铁技术传统,武乡县柳沟村在抗战前就用方炉生产白口生铁,铸成铁锅、铁壶、犁铧等供农民生产和生活之需。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柳沟成立了铁厂,用白口生铁铸成手榴弹和地雷壳。白口生铁的特点是它的性质非常硬和脆,用它铸成的炮弹壳是不能车削加工的。那么问题就是如何能把白口生铁铸成的炮弹壳转变成具有韧性可车削加工的铸铁弹壳。刘鼎同志说明任务和要求后,我根据自己在德国学习和实习的经验,提出现在钢铁技术中有一种铁韧化处理的工艺

3、方法。这种工艺方法是为了解决某些生铁铸造的机器部件要求具有较高韧性和强度的需要而采用的。我们为了把土法炼的白口生铁铸成炮弹,应当找出一个韧化处理的办法。刘鼎同志派我去柳沟铁厂研究这个问题。厂长高原同志召集干部、技术工人讨论。我把导致白口生铁性质脆和硬的原因作了分析:由于白口生铁含的碳(近3%~4%)与铁化合成碳化铁(Fe3C),而碳化铁是一种非常脆和硬的白色结晶,从而导致白口生铁脆硬。只有将白口生铁的碳化铁化合物设法分解,才能消除它的又脆又硬的性能。韧化处理就是将白口生铁铸件装在加热炉内,缓慢加热到950℃左右,

4、并长时间保温,促使碳化铁分解,随之生铁提高了韧性。韧化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德国式的白心韧化处理;另一种是美国式的黑心韧化处理。两者都是要达到分解碳化铁的目的,但办法不同。白心韧化处理是将白口生铁铸件埋在矿石中,经长时间高温处理,矿石中的氧逐渐渗入铸铁同碳化铁反应,使其分解生成氧化碳再渗出铸件,达到韧化的目的。黑心韧化处理是将白口生铁铸件,在中性气氛下于950℃高温长时间保温,使碳化铁分解,析出的碳成为中性碳,铁则转变成具有一定韧性和强度的可机械加工的铁素铁。讨论后,当即由孙兆喜等同志修了火焰反射加热炉,将炮弹壳

5、装在反射炉炉床内并用砂土覆盖,经三四天加热,温度逐步提高,约达1000℃左右后,将炉子严密封闭,再经三四天冷却,结果铸件变软可以切削加工了。这种韧化处理技术通俗地称为焖火。1941年起就采取这种焖火工艺生产各种炮弹弹壳。1940年底军工部奉左权副参谋长指示,在和顺县青城镇筹建第二炮弹生产基地,军工部即派杜吉祥和我,又从柳沟调来包括孙兆喜等七八名技术工人到青城炼铁和铸造炮弹壳。据统计,从1941年4月开始生产五○型炮弹后,1941年生产了4万枚;1943年6月到9月共生产2l199枚;1943年生产了48883枚。

6、这是我军在敌后根据地采用土法炼的白口生铁,经过韧化处理(焖火)第—次生产出来的五○炮弹和八二迫击炮炮弹。这是白口生铁经焖火处理生产炮弹壳的第一阶段,其主要成绩是初步解决了炮弹的有无问题,供应了部队的作战需要。但这个阶段生产的炮弹,在质量和性能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炮弹壳有的壁厚不均,形状不规则,焖火后仍太硬,难加工;有的焖火过度,甚至发酥;并由于软硬不均,影响加工精度;还有经焖火后体积膨胀、尺寸不准;弹壳表面氧化脱皮等缺陷。因此这时期铸件烟火成品率比较低,仅达50%左右,有时废品竟达60%~70%,严重地影响炮弹的

7、生产。1944年6月,军工部召开生产会议,讨论提高产品质量等问题,以达到更经济的、大批量的生产炮弹。同年7月18日,刘鹏同志派我和陈海清、高秀春、包瑞之、卢德金、关得胜、李福远、李瑞芝、孙兆喜等十余人,去柳沟组织恢复生产并开展科学试验,提高铸造和焖火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科学试验,突破了一系列的技术难关。我亲自用两个骡子把改进后第一炉焖火的小炮弹驮送到苏公炮弹加工厂。经刘宣威、杨鸿章等同志试车加工,他们兴奋地称赞焖火工艺的成功。科学试验的成功,标志着用土法冶炼的白口生铁铸件经过韧化处理,使炮弹生产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

8、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显著提高,完全符合当时作战的需要;二是提高了加工性能,使炮弹产量大幅度增加。迅速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吸取了从1941年到1943年大量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对所暴露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科学试验方案从三点出发:1)充分利用和发挥太行山柳沟的物质条件和工人们的技术经验;2)总结了三年来翻砂和焖火处理的经验,针对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找出症结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