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

ID:59189037

大小:29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30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_第1页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_第2页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_第3页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_第4页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7RC波形发生电路1.实验目的学习使用运放组成方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和锯齿波发生器。2.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3.预习内容1)复习关于用运放组成的方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器和正弦波发生器的基础知识。2)定性绘制本实验所用电路的输出波形,估算输出波形的周期。4.实验内容1)方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电路如图7.1,其工作原理可试述如下。设电路通电瞬时,电容上的电压为零,电路输出为Vz,这时运放正向输入端电压为图7.1+(1)运放输出电流经R3、RP、R4向电容C充电。运放反向输入端VN随时

2、间延续电压升高,当VN=VP1时,电路输出翻转,Vo由Vz变为-Vz,VP由VP1=FVz变为VP2=-FVz。这时由“地”向电容反向充电,VN随时间延续电压下降,当VN=VP2时,电路输出翻转,Vo由-Vz变为Vz,VP由VP2=-FVz变为VP1=FVz。周而复始,电路输出方波。在稳态,输出为Vz的时间可用以下方法推导。在起始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VC(0)=-FVz,电容充电的终了电压为Vz,这里“电容充电的终了电压”指“若输出电压Vo不翻转,电容充电的终了电压”,所以电容上的电压为(2)图7.2其中,R=RP+R4。当电容

3、上的电压达到FVz时,电路翻转,记电容充电的时间为τ,则输出方波的周期为2τ。所以,输出方波的周期为(3)所以,在实验中通过改变RP就可以该变电路输出方波的周期。通常,由于运放最大输出电流小于稳压二极管的最大稳压电流Izmax,为使运放能正常工作,必须有限流电阻R3。若电路不起振,可适当减小R3的阻值。观察Vc、Vo的波形,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实验内容分别测量R4+Rp=20kΩ、40kΩ、60kΩ、80kΩ、100k时电路输出波形的幅值和周期,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比较。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器+RPNRPP图7.3电

4、路如图7.3。与方波发生器相比,给C正向充电和反向充电使用了不同的路径,从而使得高电平持续时间和低电平持续时间不同。当输出为高电平Vz时,运放输出的电流经RPP、D1、R4向电容充电,类同于对方波发生器的分析,忽略二极管的开启电压,容易得到输出高电平持续的时间(4)类似地可以求得输出低电平持续的时间(5)输出的周期为(6)占空比(7)实验内容(1)调整Rp,别测量R4+RPP=20kΩ、40kΩ、60kΩ、80kΩ、100k时电路输出波形的幅值、周期和占空比,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比较。(2)测量二极管导通时的电压降,计及二极管导

5、通时的电压降,推导图7.3所示电路周期和占空比,并与测量结果相比较。图7.43)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如图7.4。它由一个过零比较器和一个积分器组成。其工作原理可试述如下。设电路通电瞬时,t=0,电容上的电压为零,积分器输出Vo=0,过零比较器输出为Vo1=Vz,这时运放A1正向输入端电压为(8)运放A1输出保持为高电平。积分器输出线性地下降。当VP1等于零时刻τ,过零比较器翻转,Vo1=-Vz,记此时刻的积分器输出电压值为VoN,图7.5由上式可解得(9)如图7.5,不难得到三角波的周期4τ。(10)将(9)式代入(10)式可得到三

6、角波的周期T(11)由图7.5还可以得到三角波的幅值为(12)实验内容(1)取RP=10kΩ,观察电路输出波形V0、Vo1,测量输出波形的周期和幅值。(2)要求改变三角波的周期,可调整哪个元件,实验并测量记录之。3)锯齿波发生器RPNRPP图7.6+电路如图7.6。与图7.4三角波发生器相比,不同之处是:给C正向充电和反向充电使用了不同的路径,从而使得输出Vo1上升持续时间和下降持续时间不同。电容反向充电电流经过C、R4、RPN、D2,类似于对三角波周期的推导,忽略二极管的开启电压,容易得到锯齿波的下降时间为(13)电容正向充电

7、电流经过C、R4、RPP、D1,忽略二极管的开启电压,容易得到锯齿波的上升时间为(14)锯齿波的周期为(15)类似于对三角波幅值的推导,容易得到锯齿波的幅值为(16)实验内容(1)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测量输出波形的上升时间τ1和下降时间τ2。(1)取RPP分别为10kΩ、30kΩ、50kΩ、70kΩ、90kΩ,测量输出波形Vo的τ1、τ2的变化,并与理论估算值比较.(2)若将D1、D2反接输出波形Vo将发生什么变化?(3)若要求改变输出波形的周期,宜改变哪一个元件的元件值?测量记录之。3)正弦波发生器图7.7电路如图7.7。该电

8、路有一条正反馈支路,R4、C1、R3、C2。反馈系数为(17)若取R3=R4=R,C1=C2=C,则对于ωo=1/RC,有F=1/3。还有一条负反馈支路,D1、D2、R2、RP、R1。该支路与运放组成了同相输入放大器,放大倍数为(18)其中,Req为D1、D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