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

ID:59191091

大小:816.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9-26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_第1页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_第2页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_第3页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_第4页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多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2认识上的误区什么是传染病什么是法定报告传染病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3什么是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病原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的,只有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才被称为病原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4什么叫传染传染也称为

2、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相互斗争,形成感染5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潜伏感染6传播条件与控制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种。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7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社会因素自然因素8学校为何易发生传染病?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腮腺炎、麻疹、流感,学生患者同班学生受

3、感染中小学生个体免疫力差,保护意识薄弱,易受感染。普通感冒也会传染。9甲型H1N1流感的 预防与控制10背景2009年3月中旬起,墨西哥和美国相继发生了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开始命名为“人感染猪流感”,后续更改为“甲型H1N1流感”随后,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最高级6级11全球疫情现况截至2009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399232例,其中死亡病例4735

4、例。12我国疫情现况截至10月1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报告,累计报告23766例,已治愈21342例,重症病例累计16例,已治愈10例。死亡病例1例。目前我国新出现的病例几乎均为境内感染病例。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13本市疫情现况截止于10月20日24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216例,其中北京市病例4884例,外籍及港澳台病例332例。14未来疫情发展趋势(一)甲型H1N1流感活动度不断增强,本地病

5、例和感染来源不明确的病例不断增多,出现社区内的传播和流行。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聚集性病例将不断增多。出现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的态势15未来疫情发展趋势(二)我市医疗救治机构的工作压力将不断增大。不排除出现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16病原学(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其中三个片段编码病毒囊膜表面的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甲型流感病毒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17病原学(二)

6、甲型H1N1流感病毒8个片段分别来自古典型北美系猪流感病毒,欧亚系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重配的流感病毒,完全不同于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甲1亚型和甲3亚型),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易感。18流感病毒的漂移和转变抗原漂移:由流感病毒基因组自发点突变引起的小幅度变异,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抗原性的变异。此种情况发生在季节性流感病毒,人类对于发生抗原漂移的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抗原转变:流感病毒较大幅度突变或基因重配而产生新亚型。如:甲型H1N

7、1流感病毒、上世纪出现的的流感大流行病毒,人类对其不具备免疫力。192009甲型H1N1流感20病原学(三)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21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2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23较

8、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妊娠期妇女;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5.年龄≥65岁的老年人。24潜伏期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