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

ID:59201255

大小:1.18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9-10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_第1页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_第2页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_第3页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_第4页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延长东部油区统层统层(地层对比修定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区域地层特征及构造背景1一、地理位置1二、区域构造特征2三、沉积古地理3第二章主要标志层及其沉积特征3一、标志层及其特征31、张家滩油页岩(主要标志层B1)32、细脖子(或高阻泥岩)段64、瓦窑堡煤系地层85、凝灰质泥岩(斑脱岩)薄层86、宝塔山砂岩段(B5)10第三章地层划分依据11一、地层的划分依据111、第四系122、中下侏罗统延安组123、上三叠统延长组12第四章地层对比特征201、长1油层组202、长21亚组213、长22亚组214、长23亚组215、长3油层组216、长4+5油层组227、长61亚组228、长62亚组239、长63

2、亚组2310、长64亚组23第五章结论与建议24一、主要结论24二、建议24第一章区域地层特征及构造背景一、地理位置延长油矿东部油区主要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东北部。油田地貌上属黄土高原峁梁丘陵区,区内沟壑纵横。(图1-1)图1-1延长油矿东部油区地理位置图二、区域构造特征延长油田东部油区大地构造位置处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上。该盆地构造形态总体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南北向不对称矩形大向斜盆地,面积25万km2,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仅盆地边缘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图1-2)。陕北斜坡为鄂图1—2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构造位置示意图尔多

3、斯盆地的主体部分,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为一向西倾斜的平缓大单斜,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平均地层梯度10m/km左右。由西向东出露的地层依次为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及三叠系。该斜坡内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以发育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构造为主,且鼻状构造形态多不规则,方向性较差,两翼一般近对称,倾角小于2°,闭合面积小于10km2。闭合度一般为10-20m,幅度较大,圈闭较好的背斜构造在该斜坡不发育。三、沉积古地理自古生代末到中生代早期,鄂尔多斯盆地逐渐由近-滨海平原向内陆湖盆转化。到晚三叠世,出现了大型内陆湖泊,长7油层组上部区域性稳定分

4、布的张家滩油页岩的沉积标志着湖盆的发育达到了全盛的阶段,湖泊面积达到最大。延长期大型湖泊汇集于盆地南部。长10-长7是一个持续性水进的时期,在以长7层组上部的张家滩页岩为标志的最大湖进之后,湖盆开始收缩,河流作用逐渐加强,并在湖盆北翼宽缓的浅水台地上形成了一系列大型水退型三角洲沉积建造,并以长6时的三角洲建造为代表,自西向东依次有定边、吴旗、志丹、安塞、延安共计5个大型的三角洲发育,分布面积分别在1000~2000km2,其中以延安三角洲规模最大。长6是三角洲建设的高潮期,到长4+5时出现大范围沼泽平原化,长3—长1期为湖盆充填消亡阶段。第二章主要标志

5、层及其沉积特征延长油田东部油区钻遇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附图2-1)。由于区域较大、区块分布的不同,钻遇地层的情况亦有所不同,在东南部,第四系直接不整合覆盖在三叠系延长组之上,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在西北部,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上统缺失,部分地区存在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与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不整合接触。总体来说,在研究区内,钻井资料表明,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长1油层组残留厚度变化较大,而其它层段厚度比较稳定。在地层、油层组的划分对比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原地矿系统及长庆油田、延长油矿对陕北地区三叠系地层及油层组的划

6、分标准(见表2-1)一、长庆划分方案长庆油田的油层组划分方案主要是根据沉积旋回与标志层相结合,适当考虑厚度的办法划分的。他们认为以张家滩页岩为代表的湖进以来,陕甘宁盆地内部的统一的大湖泊一直延续到T3Y5(长1)。吴旗—安塞—三延地区一直是一个湖泊三角洲发育的地区,湖泊反复进退可能是造成不同时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首先按标志层控制住各油层组的大致范围,然后按旋回确定具体的油层组界限。如果在厚度上不协调,再考虑厚度原则。长庆油田根据凝灰岩(斑脱岩)标志层和沉积旋回,把张家滩页岩段上的延长组细分为6个油层组和6个亚油层组。长庆油田从张家滩页岩以上的

7、延长组中挑选出了9个标志层,自上而下编号为k1—k9,其中在安塞地区比较稳定的有k1、k3、k8、和k9等4个。k1—又称张家滩页岩,主要为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厚3-4m。其在电测曲线上表现为高声速时差(320-370微秒/米),高伽玛(10-12.5微伦琴/小时)、中低电阻。其中尤以高的箱状时差曲线形态最为突出。k1在各井中的出现率为100%。k1位于长7中部,距底界约25-35m。k2—为凝灰岩,厚约1m左右。电性呈高声速、高伽玛、低电阻、尖刀状井径。在各井中的出现率为93%,位于距长63底界2-5米处。K3—为米黄-灰黄色凝灰岩,电性同上,厚度

8、小于0.5-1m。出现率为100%,位于距长62底界1-3m处。K4—为泥岩,电性特征同上。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