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

ID:5921016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8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_第1页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_第2页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_第3页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_第4页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总复习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五下语文总复习之―――按课文内容填空姓名-------------1《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

2、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这段话选自(草原),作者是(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它写出了草原(美丽和辽阔)的特点.这段话中形容草原辽阔无边、碧绿的词语是(流入云际、翠色欲流)。(2)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草原、绵羊)比作(绿毯、大花),读后使我感觉(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美丽草原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

3、对草原羊群的喜爱)。(3)用“”划出文中拟人。这种境界是指(草原上羊群和草地构成优美画面,令我陶醉。)。如果当时我也在这美丽的草原,我会低吟一首小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三副动人的画面分别是(草原美景)、(欢迎远客)和(联欢送别).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蒙汉之间浓浓的(难分难舍情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怪不得结尾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2《丝绸之路》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雕塑,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张骞于公元前138年(据你计算距今2152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西域指新疆)。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

5、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那以后”指什么时候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进行,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丝绸之路》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

6、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所作的历史性(重大贡献)。3《白杨》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1)这段话写出了白杨(坚强)特点,表现了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我看到了白杨外在的特点:(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7、。课文《白杨》的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建设边疆的人),这写法叫(借物喻人)。其实,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已的心:(要把自己的有生之年献给边疆)。(2)、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看到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身影。《白杨》一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是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的化身。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讲的是青藏铁路从(柴达木盆地)

8、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青藏铁路标志性工程(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工人们用氧气筒供氧,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危险)。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关,经过(二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制氧站)建成。青藏铁路从(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