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

ID:59210453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0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_第1页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_第2页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_第3页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_第4页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年级:大三专业:护理学生姓名:袁飞燕指导老师姓名:雷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袁飞燕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B组。实验A组(28例),在常规阿司匹林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28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CAL)

2、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B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6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使体温迅速降低同时也明显的降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滴速是护理的关键,其次针对疾病特点实施科学护理,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病;阿司匹林;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1967由日本川崎富首先报道,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

3、),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诊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临床发现为发热伴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样舌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也是属于小儿后天性心脏病重要诱发原因。因此,儿科临床必须加强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传统治疗多采用阿司匹林,随着丙种球蛋白的研发,两者相联合可有效治疗小儿川崎病,则迅速在临床中应用。笔者我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儿,其中28例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

4、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科川崎病患儿56例,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平均为2.4岁。将5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28例)和B组(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治疗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2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发热持续5d以上,抗生素无效;四肢改变: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蜕皮;多形性红斑;眼结合膜非化脓性充血;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颈部淋巴结非脓性肿大;心脏改变:奔马律,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

5、白细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不明原因的发热5天以上,并伴有上列前五项中的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1.3治疗方法A组经确诊后立即给予大剂量IVIG静脉滴注,可用1~2g/kg于8-12小时左右静脉缓慢输入,宜在发病早期(10天以内)应用,同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30~100mg/(kg.d),分3-4次口服,退热3天后可逐渐减量至5mg/(kg.d),B组除了未用IVIG外,阿司匹林的用法一样。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6、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2结果2.1两组治疗后急性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A组急性期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1。表1两组治疗后急性期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的比较组别例数住院时间总热程黏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退热时间A组2810.00±3.508.92±2.062.30±1.483.23±1.202.00±0.801.34±0.79B组2814.50±3.612.13±4.865.87±2.164.40±1.674.40±1.674.10±1.42t值3.072.415.12.127.826.52p<0.

7、01<0.05<0.01<0.05<0.01<0.012.2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程度比较A组冠状动脉发生率及病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记录分析详见表2。表2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例(%)组别例数轻度中度重度合计A组281(5.9)0(0.0)0(0.0)1(5.9)B组284(40.0)1(10.0)0(0.0)5(50.0)x²值4.867.09p <0.05  <0.053护理3.1维持体温正常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及时降温,饮食清淡为主。3.2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

8、洁;衣被应柔软、清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便后应清洗臀部;勤剪指甲,避免抓伤和擦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