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荒诞剧.doc

塞缪尔荒诞剧.doc

ID:59211443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0

塞缪尔荒诞剧.doc_第1页
塞缪尔荒诞剧.doc_第2页
塞缪尔荒诞剧.doc_第3页
塞缪尔荒诞剧.doc_第4页
塞缪尔荒诞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塞缪尔荒诞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塞缪尔.贝克特荒诞剧《终局》的内涵  摘要:本文旨在结合荒诞剧的特点来解读塞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终局》,归纳其显著特点和挖掘其隐含意思。   关键词:塞缪尔·贝克特戏剧《终局》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最初是英国戏剧作家马丁·艾斯林(MartinEsslin,1918—2002)在他的《荒诞派戏剧》(Theatredel’absurde,1961)一书中提出的。他将这一流派产生的时间界定为1952—1962年,因为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①的《等待戈多》(WaitingforGodort,1952)就是在1952年在巴黎

2、上演并大获成功,旋即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而实际上,尤金·尤涅斯库(EugeneIonesco,1912—1994)早在1948年就已经创作出了被后人大为推崇的、被誉为荒诞派经典作之一的《秃头歌女》(TheBaldSoprano,1950)。但不幸的是,该剧1950年在巴黎上演的时候遭到了惨败,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寥寥无几,有时因为到场的观众太少,剧场不得不将票款退还给观众并关门停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对荒诞剧的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他的作品受到了人们越来越热烈的欢迎。马丁·艾斯林虽然在他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将贝克特、尤涅斯库、亚当和日奈划归为荒诞派

3、,但实际上,这些剧作家一直将自己视为孤独的、游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作家,他们将自己完全封闭在各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隔绝。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主题、创作题材和创作背景,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共同遵循的创作纲领或艺术原则。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关注人的本体,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作为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作品中都渗透出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忧患意识;在创作上,他们一反传统的戏剧创作模式,将情节、悬念、人物刻画等必不可少的戏剧因素统统抛弃,用最直白的语言、最平凡的事件、最不具戏剧性的情节,表现最真实的生活,揭示出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是这种超现实主义的

4、剧作,在西方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因为这些剧作就像一面镜子,它使人们透过舞台,看到了自己,也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现实世界。之所以称之为“荒诞派”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试图传达这样一种思想:人的存在是没有目的的,没有意义的,人在世界上经常感觉到不知所措,不平静和受到威胁”(王左良,2002:472)。      2.显著特点      贝克特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故事场景的荒凉和人物命运的凄惨。孤独、寂寞就像一片之不去的乌云,笼罩着贝克特的全部作品。这么凄惨孤独的场景在贝克特的戏剧《终局》中得到了更好的表现。在一间空荡荡的、只在高墙上开了两个小窗

5、户的房间里,双目失明的哈姆瘫痪在轮椅上,他的双亲早年在骑双人自行车时出了车祸,摔断了双腿,现在只能待在墙边的两只垃圾桶里,屋里唯一能行走的仆人克洛夫却不能坐下来。房子外面发生的灾难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已经灭绝,而他们是仅有的幸存者。在剧中,哈姆是主人,他自私自利、专横武断、贪图享受;克洛夫是他的仆人,对哈姆充满仇恨,一直想要离开这儿。但如果他决然离去,哈姆就必死无疑,因为克洛夫是唯一能够伺候他的人。但是克洛夫却始终没有离开,因为外面的世界已经没有生命,如果他离开,等待他的也是死亡,而这儿还存有吃的东西,虽然已经不多了。《终局》中的四个濒临死亡的人就这

6、样苟延残喘,为过去的事情争吵着,发泄着彼此间的怨恨。最后,克洛夫透过他架在窗户上的望远镜似乎看见了远处有一个小男孩。这太不可思议了,以至于他不敢肯定自己是否真的看清那个了这象征着生命延续的景象。克洛夫终于下决心要离开这生不如死的坟墓,他穿戴整齐,打开关闭已久的房门,然后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听着哈姆的长篇大论。直到大幕落下,他还在那儿,进行着最后的抉择。当旧世界已然死亡,新生活显露曙光,这些陷于绝境中的畸零人,能否冲破茧缚,走出终局?剧作给观众留下回味与遐想。  在此,人物、事件和情节都不是荒诞派作家所要注重表现的,它们不过是用来表现世界、表现人性的某个层

7、面或特点的手段而已,只有当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较完整地体现剧作家的某个思想。因此,荒诞剧也就不注重具体事件的开头和结尾,而是将笔触停留在不断重复的、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各种状态上。这种等待、希望、失望的循环交错的过程,这种交织在人物性格中的爱与恨的情感,不正是人类社会浓缩并被衍变为具象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吗?   3.成对关系   成对关系是贝克特戏剧中人物安排的重要特征。他笔下的主要人物常常成对出场,如汉姆与克洛夫,威利与维尼,迪迪与戈戈;在《克拉帕的最后一盘磁带》中,过去的自我与现在的自我也是成对出现。这种成对关系不是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关

8、系,其确立主要是出于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的需要。贝克特笔下的人物都缺乏形而上的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