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

ID:59222477

大小:21.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9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1页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2页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3页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4页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5页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6页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常考问答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左右房增大鉴别左房增大·双心房影(正位)·左心耳隆突—病理性第三弓(正位)·食管左房压迹(右前斜、侧位)·左主气管抬高(侧位)右房增大·正位:右心房/心高比值>0.5·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圆弧状膨突·左前斜位:前缘超过右心缘长度的一半,与右室段成角左右室增大鉴别左室增大·正位:心尖左下移位,相反搏动点上移,心腰凹陷·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后下膨凸,室间沟向前下移位·左侧位:心后食管前间隙变小,心后缘下段后膨凸超过下腔静脉后缘15mm右室增大·正位: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突出·右前斜位:肺动脉段下方圆锥部膨突·左前斜位

2、:心前缘下段前凸,室间沟向后上移位·左侧位:心前缘前凸,心前间隙变小,与胸骨接触面增大1、简述医用X线特性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和生物效应。其穿透性与物质密度,厚度和X线波长有关,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涉及人体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2、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

3、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    骨、关节系统  1、试叙述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好发于儿童和少年,长骨干骺端好发。早期(2周内)可有如下软组织改变:一、肌间隙模糊。二、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分界模糊,骨质可无明显变化。发病2周后可见骨骼改变。开始在干骺部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形态骨质破坏区。破坏边缘模糊。以后骨质破坏区可能融合而成为大的破坏区。并逐渐向骨干延伸。可伴有病理性骨折。骨皮

4、质破坏可形成骨膜下脓肿并刺激骨膜引起骨膜增生。表现为一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以后随着病程延长。新生骨增生明显,可形成包壳。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性动脉炎,使骨皮质供血障碍而出现骨质坏死。X线表现为沿骨轴形成的死骨,密度甚高。如病变部位靠近关节,脓肿可破坏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滑膜卡内。引起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为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早期增宽,甚至脱位。晚期变窄。骨性关节骨质破坏。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治疗。可转化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增生,骨膜增厚,并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或花边状,骨皮

5、质增厚,髓腔硬化变窄。骨干增粗。外形不规则,如未痊愈,则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2、试叙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     是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以腰椎多发。X线表现主要为骨质疏松和松质骨的骨质破坏。附件较少累及。由于骨质破坏,椎体常塌陷,变扁或呈楔形。当病变累及椎体上、下缘骨质时。常穿破皮质,引起椎间软骨板破坏。当侵入椎间盘即引起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相邻椎体互相嵌入,融合。同时病变在破坏骨质时可产生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流入脊柱周围软组织中而形成冷性脓肿。X线表现为结核破坏椎体两旁见梭形软阴影,称为椎

6、旁脓肿。另外由于病理性骨折。侧位脊柱拍片可见脊柱生理弧度改变。出现后突畸形。  3、试叙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X线表现     由于维生素D不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系全身性代谢性骨病。X线表现为全身骨骼普通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模糊,边缘毛糙,骨皮质变薄,分层改变。在骨代谢比较活跃的部位,如骨骺出现延迟,密度低边缘模糊,干骺端钙化带不规,模糊,变薄以至消失。干骺部中间带曲折变形而凹陷呈杯口状,边缘不规则而呈毛刷状,骨骺与干骺部间距增宽。干骺部边角呈骨刺样改变。胸廓肋骨前端呈宽杯口状。

7、同时负重长骨常见弯曲变形。(O型腿,X型腿等),少数病人可发生青枝骨折愈合X线表现: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杯口状凹陷和毛刷状改变减轻,消失。干骺间距恢复正常。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骺增大,密度增高,至于骨变形则长期存在。  4、试从X线表现特点叙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  有无转移:无转移。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使之压迫性破坏。  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能保持其连续性。  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

8、,且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边缘清晰。  血管造影:血管分化正常,可见肿瘤压迫血管,使之牵拉,移位。  恶性:  有无转移:有转移。  生长情况: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局部骨变化: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形成。  骨膜增生:多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