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

ID:59231123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30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_第1页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_第2页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_第3页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_第4页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常见错误类型整理及分析平利县城关小学   党淑梅【摘要】正确有效的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能够及时分析学生的思维错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整理分析【正文】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错误,有些学生由于违反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而导致解题出错,也有因其他原因而出错的。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这些“错误”,就会很清楚的发现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就会启发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对策;现将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的部分资料予以整理归类,希望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及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有所

2、推进。一、小学生学习数学常见错误的表现1、偷换概念所谓的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个问题解答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的概念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案例】:教学“求平均数”后,学生在作业时曾出现过如下错误:一只轮船从甲港出发,顺水每小时航行24千米,3小时到达乙港。这只轮船返回时逆水航行用4小时回到甲港。这只轮船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错解】24×3÷4=18(千米)(24+18)÷2=21(千米)。这道题实质上是要求这只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上述错误中的结果每小时21千米,是顺水航行的速度(每小时24千米)和逆水航行的速度(每小时18千米)的平均值,即求得的是

3、一个“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平均速度”。显然上述错误就在于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用“速度的平均值”去替换“平均速度”了。2、思维肤浅基本表现:满足对基本知识的一知半解;观察问题局限于表面现象,考虑问题不周全,解决问题中盲目试误的成分大。【案例】: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不少学生一看到题目后,不加思索地马上列式解答:①24×=16(厘米),②24×=8(厘米),③16×8=128(平方厘米)。这里学生对题中的“24厘米”和“2:1”这两个条件缺乏真正的理解,而把“24厘米”当成了“2:1”这个比的总数量,这是学生对“按比例分配问题”一知半

4、解的具体表现。【启示】:培养学生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认真分析、深刻理解题意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解题前、解题中、解题后的反思。3、分类不当分类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解数学题时经常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要依据形式逻辑中关于概念划分的规律,否则,划分所得的各个概念就会互相包含或交叉,从而混淆不清,不能达到明确概念外延,正确思考解题的目的。3、重复计算某些计数问题涉及的数目较大或种类较多,学生采用分类方法进行计数时,分类重复(有时很难做到分类结果不重复),往往容易导致重复计算的错误。4、思维定势【案例】::(1)一袋食盐有1/2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下2/5。用去多少千克

5、?也有一练习题(2)一袋食盐有1/2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下2/5千克。用去多少千克?题(2)学生解答为1/2-1/2×2/5,显然是受题分数乘加乘减应用题(1)的影响,造成思维定势。这类题目有部分学生做一次,错一次,订正一次,但在以后类似的练习中,他们仍我行我素,一错再错。【对策】:克服思维定势干扰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一题多变,重视灵活审题,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例题题(1)、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可悄悄出现对比性练习即题(2)学生练习之后统计错误数,将惊人的数据公布,学生思想定受到巨大地冲击。这样设计练习,将潜在的错误及时呈现,然后通过比较、思辨,可以帮

6、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省中引出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确思考。二、小学生数学常见错误的心理成因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现象,就可以看出,是一些心理障碍导致了小学生的解题错误。这些心理障碍主要包括:1、精神紧张由于过分紧张,有些学生表现为对旧知识的联想占优势而导致新知识的联想抑制;或者是由于学生心情过分紧张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这种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由“熟”变“生”,在解题中,新旧知识、相关知识失去联系,从而引起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互混淆,互相干扰。如计算圆面积时误用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体积时误用求表面积计算公式等。2

7、、感知比较粗略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术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等。【案例】把“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