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

ID:59238794

大小:1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9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_第1页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_第2页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_第3页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_第4页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科普苏浩波副主任医师讲师

2、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与布加综合征发表者:苏浩波5829人已访问1.疾病的概述:下腔静脉的任何部位受压迫或阻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阻塞远端淤血、水肿和侧支循环形成病征,称为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如合并肝静脉阻塞则称为布加综合征。病因不明,有人认为血栓形成为主要原因。原发性血栓形成,常由于原因不明的髂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或Behcet病所致;膜性狭窄和闭塞一般考虑为先天性发育缺陷所致;继发性者主要为腹腔内感染的波及、下腔静脉手术、外伤和特发性腹膜纤维化

3、所致,其次为肾脏恶性肿瘤、肝癌或腹水压迫等。少见的病因有高凝状态、紫绀型先心病、静脉壁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苏浩波临床表现:上段(肝静脉段)阻塞,表现为肝大、腹水和肝功能不全。中段(肾静脉开口部)阻塞:表现为全身浮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常伴有肾功能衰竭或出血性肾梗塞。患者可出现剧烈腰痛、肾脏肿大、血尿等。下段静脉阻塞时,表现为两下肢浮肿、表浅静脉(下腹和侧腹壁)扩张且血流走向向上,少数可合并肺梗塞。2.诊断要点:下腔静脉造影或肝静脉造影可明确病变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

4、,确定诊断。CTA或MRA也可显示血管病变,MRA不用造影剂,适合对碘过敏的病人。中段阻塞者必要时可行静脉肾盂造影或CT以除外肾脏病变。B超更可提示肝静脉阻塞。3.治疗选择:文献报告,治疗本病的手术方法达29种,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右房转流术、脾—房转流术、脾肺固定术、腔—房人造血管转流术、经右房手指破膜术、隔膜环切术及取栓术等。手术方法越多说明效果越差,且术中出血多、危险性较大。目前介入治疗已替代外科手术治疗,造影发现有下腔静脉血栓者宜先行血栓处理再作其它介入治疗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下

5、腔静脉膜性阻塞者,宜用导丝穿过阻塞部,然后用球囊导管扩张(PTA),解除狭窄。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可采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开通闭塞的静脉腔,然后行PTA,植入金属内支架。开通阻塞的静脉腔,解除狭窄并维持长期血流通畅。对于膜性阻塞的病例,单纯PTA即常可取得满意效果。对于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经PTA治疗后再狭窄以及下腔静脉同时合并陈旧性机化血栓者,植入内支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部分病例下腔静脉呈长段的索条状闭塞,介入治疗不能穿通闭塞的静脉腔者,无法应用介入治疗。4.并发症及处理:1.心律失常。2.血管

6、破裂出血。3.支架移位。4.支架阻塞。阻塞常为血栓引起,坚持抗凝可防止发生。5.保健与康复治疗:保健与康复治疗:术后抗凝,口服阿司匹林200--300mg/d,持续3个月,以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定期作凝血机能检测,并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以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肿胀十年余,加重一个月。”入院。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肿胀不适,直立活动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近年来症状反复加重,发作时经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可缓解。近一个月来患者下肢肿胀症状加重,伴有腹胀不

7、适,经当地医院“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下腔静脉狭窄,考虑有布加氏综合征可能”,遂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专科检查:双侧股动脉搏动可及,腹股沟区皮服无破溃;双下肢肿胀,以足踝部为著,呈可凹陷性水肿,皮肤温度正常,皮肤张力高,皮下浅静脉曲张,双下肢Homan氏征阴性。血管造影检查示:下腔静脉近心端重度膜性狭窄,予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治愈出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