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

ID:59244061

大小:260.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9-26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1页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2页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3页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4页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荀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马春梅荀子哲学思想(一)生平荀子(313-238BC),名况,又称孙卿,战国晚期赵(今山西南部)人。荀子倡“性恶”论,强调道德根源于圣人“积思虑、习伪故”而作的“礼义法度”,重视天人之分,肯定人优于禽兽者在人之礼义,主张以“礼义”之教使人成为有德的“君子”,并主张以“礼法”之志导正天下于太平。荀子侧重“外王”之道,开儒家礼义之学,著有《荀子》一书。主要论题:天人关系身(形)与心(神)智与德生死与道德性恶论化性起伪群与分礼与欲,礼与理,礼与道,礼与法,虚壹而静,义与利,王与霸,名与实荀子,生于公元前325年,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劝学篇》里说::“学不可以己。青出于蓝,胜于蓝。”

2、(意思是,学无止境,青色,出于蓝色,而比蓝色好看。)荀子说到做到,坚持学习.公元前279年,齐宣王回到临淄,重新招待学士,当时在儒家学派中,荀子已是与孟子学派并列的最重要的学派的领袖了,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大学者。他热心政治,希望自己的主张被当权者采纳,但齐王对他十分冷淡。他决心要像孔子,孟子一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施展政治抱负。大约在公元247年,荀子回到赵国,大受欢迎。他被尊称荀卿(或孙卿)。赵王表面尊重荀子,却不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于是他便离开赵国到秦国去。秦昭王召见荀子,听他结合战国形势和秦国情况,畅谈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方法。秦王十分高兴。遇范雎嫉妒,要赶走荀子,

3、以免他压过自己。荀子看出杀机,只好离开秦国,前往楚国。楚国春申君为相,召集贤才。他委派荀子为兰陵吏令(兰陵的长官)。不久,兰陵令也做不成了。年老的荀子决定留在那里,著书立说,教授学生。荀子对先秦哲学的批判与总结荀子批判地吸取了各家学说,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其主要特色是兼综道家,调和儒法,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重在“解蔽”的认识论,“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人生观,调和礼、法的政治主张,归宗于“齐言行,一统类”的理想追求。1.“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荀子的自然观与儒家不同,主要是继承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他的《天论》是一篇杰出的黄老之学自然哲学著作。(1)荀子认为,“天”就

4、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2)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3)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4)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发行、征服自然的思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颁之

5、,孰与制天命而用之”。2.重在”解蔽”、“征知”、“体道”的认识论孔子本来重视内者的修养,强调对事物的体悟,并没有提出系统的认识理论。荀子主要是继承了《管子》的《心术》(上下)、《内业》、《白心》等四篇黄老著作思想,而发挥成系统的认识理论,这在先秦思想家中是最出色的。他的认识论主要反映在《劝学》、《解蔽》、《正名》、《天论》、《性恶》等篇论文中。荀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从“形具而神生”出发,对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要求”解蔽”以获得全面的认识,主张名之与实必须相符,并将”行”的概念正式引入认识论,强调“学至于行而止矣”。(1)形神关系:形先而神后,形外而神内,形为

6、臣而神为君。荀况总结了先秦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认为形神不是两个各自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东西,神是在形基础上产生的,形是产生神的前提条件,没有形便不会有神存在。同时,形也受神的支配和制约。如《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认为耳目鼻口是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称天君。也就是说精神随形体的出现而产生,但未肯定形谢之后神灭还是神离的问题。此外,还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故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即神明则形安,若心神不定则形亦不安。(2)心有征知:由意物而入征知的认识理路荀子认识论的主要特点是区别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

7、第一次明确了认识的对象是客体,强调根据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缘天官”而进行理性分析的“征知”。荀子认为:人的认识开始于”缘天官”和“天官之意物”,并认为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后对事物产生的意象即“意物”并不一定准确,有时会受到各种”冥蔽”,因而必须做”解蔽”的工作,以照”实情”,而定是“理”。“解蔽”就要靠”征知”。征知,是指人运用思维(心)把天官接受来的各种意象进行归类分析,得出类似理性的认识,所以,“征知”的基础是“缘天官”而又突破了”天宫之意物”的认识。故说:“心有征知,征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